诊断学专著。2卷。清·汪宏撰于1875年。作者从《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及其他著作中搜集有关望诊资料整理而成。内容丰富,持论悉遵经义。上卷叙述望诊的重要性及其掌握运用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周身部
方书名。又名《严氏济生方》。宋·严用和撰于1253年。10卷。内容包括中风、中寒、中暑等内、外、妇科疾病79篇。每篇先述病候,后记方剂,共450余方。选方多经作者试用,切于实用。现存有1734年日本的
【生卒】:1508~1600?【介绍】:明代医家。钱塘(今杭州)人。任当地医官,有较丰富的临证经验,并有门生数人。著述有《医林绳墨》一书,由其子方隅编集成册,由他自己校正而成书。另著有《脉经直指》、《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半边旗之别名,详该条。
①气功隐语,指心血。②炼丹术语,指铅。③初生儿称婴儿。马王堆汉墓帛书载有“婴儿索痉。”《古今医鉴》:“初生者曰婴儿,三岁者曰小儿,十岁者曰童子。”《寿世保元》以半岁至二岁内为婴儿。临床上,以出生后一周
体表部位,指尾骶部。亦作尻骨的简称。《灵枢·经别》:“足太阳之正……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参见尾骶骨条。
指五脏及膏、肓之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脖胦(气海)。《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
见大观本草条。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即相思子,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属八瘕之一。多因暑月行经时,劳役恚怒所致。症如半杯下覆,游移腹中不定,痛连两胁,上下引心而烦,不得太息,两足痠软枯瘦,久立则痛,遗尿失精,便难盗汗,妨碍饮食,时欲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