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即紫丸,见该条。
推拿穴位名。出《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位于小腿前方。与承山穴相对。治急惊。《厘正按摩要术·立法、掐法》:“前承山,在足三里下,与后承山相对。”
证名。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亦作失气。或谓失为“矢”之误。参见转矢气、失气条。
①肾精化生之气。指肾脏的功能活动,如生长、发育及性机能的活动。《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灵枢
耳屏与面颊之间的部位。《灵枢·五阅五使》:“明堂广大,藩蔽见外。”
指伤寒已经过了太阳病阶段。伤寒初起,邪在太阳经而称太阳病,其病程一般为六至七日。假如伤寒过了六七日,太阳病证已罢,则病邪已不在太阳经,称为过经。过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过经后邪气已除,正气渐复,则病从太
①足少阴肾经之简称。见该条。②推拿穴位名。又名肾、肾水。①位于小指远端指骨的腹面。见《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现一般以此为准。②位于腕部尺侧。见《幼科推拿秘书》。③男位于小指中段指骨的腹面,女位于
【介绍】:晚清医家。字听鸿。江苏宜兴人。师事费兰泉,曾先后在孟河(属江苏常州)、常熟应诊,贫病不计报酬,医名甚著。撰有《余注伤寒论翼》、《诊余集》、《外证医案汇编》、《余听鸿医案》等。子孙继其业。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经来二三日,遍身疼痛,此寒邪入骨,或发热或不发热,俱宜解表,服乌药顺气汤(乌药、僵蚕、川芎、白芷、陈皮、枳壳、干姜、甘草、麻黄、姜、葱,水煎温服)。”参见经行身痛条。
病名。《喉科指掌》卷五:“此症因肺脾积热,其色鲜红,肿胀关内。六脉洪大,身发寒热。”治宜解毒消痈,泻热凉血。以大黄、当归尾,皂角刺、天花粉、黄芩、赤芍、栀子、射干、桔梗、甘草、丹皮、生地等。或刺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