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志》。为禹余粮之别名。详该条。
见汇刊经验方条。
古病名。见《儒门事亲》卷六。即脾疸。详该条。
【介绍】:唐代医生。著有《群方秘要》三卷。
【介绍】:宋代人。字华父。撰有《经验方》,佚。
灸疗著作。敦煌出土卷子。约撰于唐代,撰人未详。现存残卷,书名原阙,后据内容新拟。现存人体正背面图18幅,每图旁示穴位、主治证候及灸治壮数。其中有些穴名不见于现存针灸专书,如板眉、脚五舟、天门、聂俞等。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赤皰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斑蝥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千金要方》卷十二。指由五脏虚损导致的吐血。如心经阴虚,火盛动血,证见虚烦不眠,怔忡健忘,神气不安者,宜滋阴降火,用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等。若心阳不收,汗出惊悸,以及心火不下交于肾,而见梦
推拿穴位名。即指三关,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