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减泻白散

加减泻白散

卫生宝鉴》卷十一:加减泻白散

药方名称加减泻白散

处方白皮9克桔梗6克地骨皮甘草(炙)各4.5克知母2.1克麦门冬黄芩各1.5克五味子20个。

制法上药哎咀,作一服。

功能主治泻肺清火,养阴利咽。治肺经伏火,咳嗽气喘,气息腥臭,涕唾稠粘,口舌干燥,咽喉疼痛者。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备注肺经火盛,故以桑白皮地骨皮,味苦微寒,降肺中伏火为君;黄芩知母清肺气为臣;用五味之酸温以收肺气,麦门冬甘苦寒养阴生津为佐;桔梗宣肺化痰,清利咽喉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泻肺清火,养阴利咽之功。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一

卫生宝鉴》卷十二:加减泻白散

药方名称加减泻白散

处方知母陈皮(去白)各150克 桑白皮30克桔梗地骨皮各15克青皮(去白)甘草黄芩各9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泻肺清火。治肺经火盛发喘。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食后。数服良愈。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二

《麻科活人》卷一:加减泻白散

药方名称加减泻白散

处方白皮(蜜炒)、地骨皮、炒甘草人参、白茯苓、肥知母、枯黄芩

功能主治肺炎喘嗽。

用法用量粳米1撮为引。

摘录《麻科活人》卷一

医学发明》卷四:加减泻白散

药方名称加减泻白散

处方白皮1两,地骨皮7钱,甘草半两,陈皮半两,青皮(去白)半两,五味子半两,人参(去芦)半两,白茯苓3钱。

功能主治阴气在下,阳气在上,咳嗽呕吐喘促。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入粳米10粒,同煎至1盏,去滓,食后大温服。

摘录医学发明》卷四

《伤寒全生集》卷三:加减泻白散

药方名称加减泻白散

处方桑皮、知母橘红黄芩、贝母、桔梗甘草瓜蒌地骨皮、苏子。

功能主治烦热胸膈不利,上气喘促,口燥或咳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三

症因脉治》卷一:加减泻白散

药方名称加减泻白散

处方白皮地骨皮甘草

功能主治痰结上焦。

用法用量风,加防风荆芥;寒,加麻黄桂枝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猜你喜欢

  • 连翘败毒散

    《古今医鉴》卷十五:连翘败毒散药方名称连翘败毒散处方柴胡羌活桔梗金银花连翘防风荆芥薄荷叶川芎独活前胡白茯苓甘草枳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散痈肿。治痈疽、疔疮、乳痈,及一切无名肿毒,初期憎寒壮热,头痛拘急

  • 四神丸

    《中国药典》:四神丸药方名称四神丸处方肉豆蔻(煨)200g补骨脂(盐炒)400g五味子(醋制)200g吴茱萸(制)100g大枣(去核)200g性状本品为浅褐色至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咸而带酸、辛。

  • 当归立效散

    药方名称当归立效散处方当归1两,大黄1两,乳香1钱。制法上锉碎,分作3服。功能主治凉血定痛。主眼睛疼痛。用法用量每服7钱,水2盏,煎至1盏半,去滓,食后、临卧温服。摘录《御药院方》卷十

  • 槐胆丹

    药方名称槐胆丹处方槐子(十月上巳日,拣肥实者)。制法用瓦盆如法固济,埋背阴墙下,约2-3尺深,预先取黑牛胆5-6个,腊月八日,取前槐子装在胆内,高悬阴干,至次年清明日取出,瓷器收贮。功能主治不问远年近

  • 地髓汤

    药方名称地髓汤别名牛膝膏、苦杖散处方牛膝(并叶)1大把。功能主治小便不利,茎中痛欲死;兼治妇人血结腹坚痛。用法用量牛膝膏、苦杖散(《景岳全书》卷五十四)。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六引《肘后方》,名见《普

  • 川芎肉桂汤

    药方名称川芎肉桂汤处方酒汉防己防风各0.9克 炒神曲独活各1.5克川芎、柴胡肉桂当归梢 炙甘草苍术各3克羌活4.5克桃仁5个(去皮,尖,研如泥)制法上药嚼咀,都作一服。功能主治主感受寒湿,腰痛不能转侧

  • 小儿腹泻外敷散

    药方名称小儿腹泻外敷散处方吴茱萸、丁香、白胡椒、肉桂性状为棕黄色的粉末;气芳香,味辛。炮制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分装,即得。功能主治温里散寒,燥湿健脾,止痛止泻。用于胃肠虚寒性及消化不良性

  • 冬瓜丸

    药方名称冬瓜丸处方大冬瓜1枚(先于头边切1盖子,取去中间瓤不用。以赤小豆水洗净,倾满冬瓜中,再用盖子合了,用竹签签定,以麻绵系,纸筋、黄泥通身固济,窨干。用糯谷破取糠片两大箩,埋冬瓜在内,以火着糠内煨

  • 正阳散

    药方名称正阳散处方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皂荚1挺(去皮,涂酥,炙令黄色,去子)干姜7.5克(炮裂,锉)甘草7.5克(炙微赤,锉)麝香3克(细研入)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功能主治治阴毒伤寒,面青,张

  • 安神丹

    药方名称安神丹处方朱砂2钱半,南乳香半两,酸枣仁(炒,去皮)1两,人参2钱半,远志(去心)1钱半。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榛子大,每两作30丸,金箔为衣。功能主治小儿心神不宁,困卧多睡,及痰涎壅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