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核桃楸果之别名,详该条。
金代医官职称。为该院低等医官,位处同监之上、提点之下。参见御药院条。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铺地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审视瑶函》卷三方。赤芍药、炒黄连、木通、生地黄、炒栀子仁、黄柏(盐水炒)、黄芩(酒炒)、当归尾、甘草梢、牡丹皮各等分。为末,每服五钱,水煎,去滓热服。治两眼赤丝虬脉。
见《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为犁头尖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本草纲目》。《疡医大全》谓其症为“初生小儿舌上白膜裹住。”多因胎中感受热毒,蕴于脾胃,熏蒸于舌所致。临床还有舌下有膜如石榴子,妨碍吮乳,啼声不出者。治宜先将此膜刮去,外以白矾少许擦之。内服
见《中药材手册》。为零陵香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诊抉微条。
病名。指外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病。《通俗伤寒论·伤寒本证》:“大伤寒,一名正伤寒。立冬后,严寒为重,春夏秋暴寒为轻。”《伤寒全生集》则以正伤寒发病于冬季。与大伤寒之以季节分辨病情轻重者不同。参见正伤寒、伤
四肢的别称。《素问·汤液醪醴论》:“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