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医医病书

医医病书

医论著作。2卷。清·吴鞠通撰于1798年。本书针对当时医界时弊而作。着眼于医治医生诊治中的弊病,故题名《医医病书》。书中辨析多属内科杂证,议论诊治,语多中肯。如诊病以现症为主,不必拘执古方,对药物不可有丝毫成见,宜针对病情而用药。原书76条,不分类。经曹炳章增补为81条,名为《增订医医病书》,并加按语。

猜你喜欢

  • 蕉油

    见《本草纲目》。即芭蕉油,详该条。

  • 失明

    证名。见《千金翼方》卷十一。指视力丧失,盲无所见。详目盲条。

  • 阴盛格阳汗

    证名。指阴寒内盛,格拒阳气于外,而致自汗之证。《张氏医通·杂门》:“身冷自汗,阴躁,欲坐泥水中,脉浮而数,按之如无,……此阴盛格阳,真武汤冷服。”参见绝汗条。

  • 右旋藤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忍冬藤之别名,详该条。

  • 薪柴灰

    见《本草纲目》。为草木灰之别名,详该条。

  • 王惠源

    【介绍】:见王宏翰条。

  • 悬起灸

    艾条灸之一种。将艾条悬于穴上施灸的方法。又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三种。一般每次灸至皮肤温热潮红为度。详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条。

  • 损伤咳

    病证名。即损嗽。《不居集》卷十五:“损伤咳,男妇因跌打损伤,负重辛苦,劳力伤损,肺脏既损,遇风寒则为咳嗽,或吐咯紫血。宜去心肺瘀血,当归饮。”参见损嗽条。

  • 柔汗

    又名冷汗。《伤寒论·辨脉法》:“柔汗发黄者,此为脾绝也。”成无己注:“柔为阴。柔汗,冷汗也。”参见冷汗、黏汗条。

  • 续筋根

    出《本草图经》。为旋花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