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归类中,肝属木,肺属金。由于肝火过旺,耗灼肺阴,出现干咳,胸胁疼痛、心烦易怒、口苦、目赤,甚或咯血等,均属肝木化火而加剧肺金病证的变化。
《金匮要略》方。木防己、桂枝各二两,人参、茯苓各四两,芒硝三合。水煎去渣,入芒硝,再微煎,分二次服,微利则愈。治膈间支饮,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服木防己汤,虽好
腋下胁上部位。《素问·玉机真脏论》:“春脉……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王冰注:“胠,谓腋下胁也。”
书名。1卷。清·汪晸撰。撰年不详。书中记述导引坐功等8种方法,内容简短,后收入《颐生集》中。
《张氏医通》卷十六方。苍术(米泔浸去皮,麻油拌炒黄)四两,厚朴(去皮,姜汁炒)、陈皮(泡去浮白)、炙甘草各三两,黄连(姜汁炒)二两,木香一两。为粗末,每服四至五钱,加生姜三片,水煎服。治食积发热,腹痛
齘齿的别称。《医述》引《指南续刻》:“咬牙者,胃热走络也。若咬牙而脉证皆衰者,胃虚无谷气内荣,虚则喜实也。”《六因条辨·春温条辨》:“春温,舌黑神昏,烦躁,咬牙、手足振颤,时或抽搐,此热极风生,已成痉
肺脏真气已绝的脉象。浮取虚,按之如葱管中空。《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肺死脏,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
下厥,这里专指相对于上部头面的中焦脾土阳气不足,气机逆乱。因脾胃升降失调,胃气逆上冒于头部,导致头目昏花、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机。《素问·五脏生成篇》:“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
运气术语。即指司天。《素问·天元纪大论》:“子午之岁,上见少阴。”谓逢子年午年,则少阴司天在上。
证名。指眼视物不明的证候。《医贯》卷四:“神水者,由三焦而发源,先天真一之气所化,目上润泽之水是也。……耗涩,则有昏渺之危。”参见目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