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呕乳

呕乳

病证名。亦称溢乳。小婴儿呕乳,无其他症状,往往是由于小儿贲门松弛,乳母哺乳方法不当,以致有时在哺乳后有少量乳汁倒流出口腔而出现呕乳。《幼科发挥》:“初生小儿,胃小而脆,容乳不多,为乳母者,量饥而与之,勿令其太饱可也。”这种呕乳,只要改进哺乳方法或随年龄增长就会消失。

猜你喜欢

  • 不更衣

    指不大便。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注解伤寒论》卷五:“古人登厕必更衣。不更衣者,通为不大便。不更衣,则胃中物不得泄,故为内实。”参见便秘条。

  • 活人总括

    见伤寒类书活人总括条。

  • 蒲厘

    出《本草图经》。为蒲棒之别名,详该条。

  • ①痛通消。如“痛瘦”,即“消瘦”。《灵枢·经水》:“若夫度之人,痟瘦而形肉脱者,恶可以度量刺乎。”又如“痟渴”、“痟中”,即“消渴”、“消中”。②指头痛症,《周礼·天官疾医》:“春时有痛首疾。”痟首疾

  • 肝热搐搦

    病证名。见《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肝常有余,肝热易发搐作搦,脉洪实者,为热胜,宜泻青丸。

  • 软脚瘟

    病名。瘟疫见两足痿软者。一名湿温症。《杂病源流犀烛·瘟疫源流》:“软脚瘟,即湿温症,便清泄白,足肿难移是也。”治宜苍术白虎汤、增损双解散、升降散等方。不可轻下。参见瘟疫、湿温条。

  • 脉阴阳俱浮

    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寸脉属阳,尺脉属阴,两部之脉俱浮。可见于风温病外热已盛,而误用辛温发汗,津液受伤,致使热邪内外充斥,故脉见浮洪。

  • 陈复正

    【介绍】:清代医家。字飞霞。广东罗浮人。曾从一名道士学气功,并成为道士,同时行医,对小儿科尤其擅长。他采集过去有关文献,结合个人临证经验,编成《幼幼集成》一书,其中包括不少民间验方和外治法,对痘疹的叙

  • 促脉的简称。《伤寒论·辨脉法》:“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详促脉条。

  • 虚劳失精

    遗精的一种。《诸病源候论·虚劳失精候》:“肾气虚损,不能藏精,故精漏失。”可伴小腹弦急,阴头寒,目眩,目眶痛,发落,或有虚烦,心悸,脉数而散,或芤迟,或芤动微紧。治宜益阳固精。用黄芪散、龙骨散、桂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