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小儿消渴之一。《幼科铁镜》:“消渴,心火动而消上,上消乎心,移热于肺,渴饮茶水,饮之又渴,名曰消上。”治以滋阴养液为主,宜莲花饮(甘草、知母、莲花须、黄连、瓜蒌仁、五味子、人参、干葛、白茯苓、
病证名。多因早婚,分娩过多,损伤肾气,以致肾阳不足,寒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症见带下量多,淋沥不断,清稀如水,面色晦暗,腰痛如折,小腹觉凉,大便稀薄,尿液清长。治宜温阳补肾。方用内补丸。如日久不止,势有
证名。为因房劳过度而引致的胸胁疼痛。《医碥·胁肋痛》:“房劳伤肾,气虚血滞,胸胁多有隐隐作痛,宜补肾加芎归之类和血。”《辨证录·胁痛》:“房劳之后胁痛,其亏于精者更多,乌可重治肝而轻治肾哉!方用填精益
春秋时代秦国著名兽医。善于根据马的外形鉴别马的优劣。
病名。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泛指生于脏、腑的痈。《诸病源候论·内痈候》卷三十三:“内痈者,由饮食不节、冷热不调,寒热客于内,或在胸膈,或在肠胃。寒折于血,血气留止,与寒相搏,壅结不散,热气乘之,则
【介绍】:见刘翰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黑及草之别名,详该条。
《症因脉治》卷四方。白芷、石膏、知母。水煎服。治阳明经温疟。若恶寒,加桂枝;无汗,加防风、柴胡;身痛,加羌活、独活。
古病名。又名肾脏中风。风邪入中于肾经而致的症候。主症为腰痛不得俯仰。《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肾中风,踞而腰痛。”参见肾脏中风条。
【介绍】:西汉时期医生。当过太仓长(一说太仓马长)。菑川王派遣他向淳于意学习,医术得到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