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地筋

地筋

《中药大辞典》:地筋

药材名称地筋

拼音Dì Jīn

别名菅根、土筋(《别录》),黄茅(《纲目》),毛针子草(《贵州草药》)。

出处《别录》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黄茅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黄茅,又名:黄菅(《纲目》)。

多年生草本.须根质较坚韧。秆直立,丛生,高40~90厘米,光滑无毛。叶鞘扁压而具脊,光滑无毛或鞘口具细柔毛;叶舌较硬,膜质,长约1毫米,截平,具纤毛;叶片线形,长达15厘米,宽2~5毫米,两面均粗糙或上面基部疏生柔毛。总状花序单生,长3~6厘米(芒除外),下部具3~10个同性对,上部可具达12个异性对;孕性小穗线形,长6~8毫米,基盘尖锐,具棕冯色髯毛;第1颖革质,被短硬毛,背部圆形,先端钝,边缘包卷同质之第2颖;第2颖等长而甚窄于第1颖,具2脉,脉间被短硬毛,具膜质缘;第2外稃膜质,极窄,延伸成芒;芒2回膝曲,长6~10厘米,芒柱扭转而被短硬毛;不育小穗偏斜而略扭转,覆盖孕性小穗,绿色或带紫色,无毛或生糙疣毛。花、果期7~11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山坡草地。分布华南、西南、华中和浙江、陕西等地。

化学成分干草(开花期采集)含水分11.2%、灰分4.9%、蛋白质3.9%、脂类1.5%、粗纤维36.0%、碳水化物42.5%。所含多糖主为半纤维素类。低分子糖类有蔗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醇、内消旋肌醇和棉子糖。

性味甘,寒。

①《别录》:"味甘,平,无毒。"

②《本草求原》:"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止渴,祛风除湿。治热病消溺,咳嗽,吐泻,关节疼痛。

①《别录》:"主益气,止渴,除热在腹脐,利筋,"

②《纲目》:。"根、苗、花功与白茅同。"

③《生草药性备要》:"治热咳,止吐泻,理小肠气。"

④《本草求原》:"止水泻,理心气热痛,小肠气痛。"

⑤《岭南采药录》:"理跌打内伤。"

⑥《贵州草药》:"驱风除湿,敝寒止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捣汁或浸洒。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风寒咳嗽:毛针子草根一两,煎水服。

②治风湿关节疼痛:毛针子草根一两,大血藤、小血藤、观音柴各五钱,泡酒服。

③治枪伤(退子弹):毛针子草、迷马桩各等量,捣烂敷伤处。(①方以下出《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地筋

药材名称地筋

拼音Dì Jīn

英文名Root or herb of Contorted Tanglehead

别名菅根、土筋、黄菅、毛针子草、茅刺草、扭黄茅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黄茅的根茎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teropogon contortus(L.) Beauv.ex Roem.et Schult.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黄茅,多年生草本。须根质较坚韧。秆直立,丛生,高40-90cm,光滑无毛。叶鞘扁压而具脊,光滑无毛或鞘口具细柔毛;叶舌较硬,膜质,长约1mm,截平,具纤毛;叶片线形,长达15cm,宽3-5mm,两面均粗糙或上面基部疏生柔毛。总状花序单生,长3-6cm(芒除外),直立或稍弯曲,下部具3-14个同性对,上部可多达12个异性对;孕性小穗线形,长6-8mm(包括长约2mm的基盘),基盘尖锐,具棕褐色髯毛;第1颖草质,被短硬毛,背部圆形,先端钝,边缘包卷同质之第1颖,具2脉,脉间被短硬毛,具膜质边缘;第2外稃膜质,极窄,延伸成芒;芒两回膝曲,长6-10cm,芒柱扭转而被短硬毛;不育小穗偏斜而略扭转,覆盖孕性小穗,绿色或带紫色,无毛或生糙疣毛。花、果期7-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及陕西南部、浙江各地。

化学成分干草(开花期采集)含水分11.2%、灰分4.9%。蛋白质3.9%、脂类1.5%、粗纤维36.O%、碳水化物42.5%。所含多糖主为半纤维素类。低分子糖类有蔗糖(sucrose),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半乳糖醇(galactitol),内消旋肌醇(Myo一inositol)和棉子糖(Raffinose)。

药理作用参见麝香草条。

1.消炎作用:花的煎剂或流浸膏可用于支气管炎或其他上呼吸道疾患作保护剂。

2.止痛作用:也可用于神经炎或脊神经根炎作止痛剂,此皆因其中含百里香酚之故。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止渴;祛风除湿。主热病消渴;风湿痹痛;咳嗽;吐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别录》:主益气,止渴,除热在腹脐,利筋。

2.《纲目》:根、苗、花功与白茅同。

3.《生草药性备要》:治热咳,止吐泻,理小肠气。

4.《本草求原》:止水泻,理心气热痛,小肠气痛。

5.《岭南采药录》:理跌打内伤。

6.《贵州草药》:驱风除湿,散寒上咳。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斯里兰卡肉桂

    药材名称斯里兰卡肉桂拼音Sī Lǐ Lán Kǎ Ròu Guì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锡兰肉桂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zeylanicum B1.[Laurus cinna

  • 红花刺参

    药材名称红花刺参别名刺参、降扯、细叶刺参来源川续断科红花刺参Morina betonicoides Benth.,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南各省及西藏。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催吐。外用治化脓性创伤。用法用

  • 孔雀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孔雀草药材名称孔雀草拼音Kǒnɡ Què Cǎo别名小万寿菊、红黄万寿菊、红黄草、小芙蓉花、藤菊来源菊科万寿菊属植物孔雀草Tagetes patula L.,以全草入药。

  • 矮脚南

    药材名称矮脚南拼音ǎi Jiǎo Nán别名矮叶南、矮子南、小白花草、矮陀陀。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单叶地黄连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nronia unifoliolata Oliv.采收和

  • 薜荔根

    《中药大辞典》:薜荔根药材名称薜荔根拼音Bì Lì Gēn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桑科植物薜荔的根。随时可采。晒干备用。性味苦,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治头痛眩晕,关节风湿

  • 白郎花

    《中药大辞典》:白郎花药材名称白郎花拼音Bái Lánɡ Huā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橡树科植物峨眉椴的根皮。原形态落叶乔木,高约10米。芽卵形,芽鳞锐形或较钝。单叶互生;长方形

  • 通城虎

    《全国中草药汇编》:通城虎药材名称通城虎拼音Tōnɡ Chénɡ Hǔ别名定心草、五虎通城、血蒌来源马兜铃科植物通城虎Aristolochia fordiana Hemsl.,以根入药。夏秋

  • 牛舌癀

    药材名称牛舌癀拼音Niú Shé Huánɡ别名野枇杷、毛紫珠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批粑叶紫珠的根或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llicarpa kochlana Makino [C.lou

  • 白云瓜

    药材名称白云瓜拼音Bái Yún Guā别名山萝卜出处本品始载于《滇南本草》,云:"白云瓜,味甘甜,无毒。生金沙江边有水处。梗甚硬。绿青淡黑叶。开紫花。根下结瓜,生食令人不饥。"据《滇南本草》整理组考

  • 血见愁老鹳草

    药材名称血见愁老鹳草拼音Xuè Jiàn Chóu Lǎo Guàn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Henry Cranesbill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牻牛儿苗科植物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