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脐风的俗称。详该条。
针刺用语。与动而伸之对举。《难经·七十八难》:“得气,因推而内(纳)之,是谓补。”指针刺得气以后,将针向下按纳,使正气深入,为补法。
针具名。出《灵枢·刺节真邪》。指形如铍针的砭石。
喻脉象的软弱。《灵枢·四时气》:“脉软者,病将下。”
见遂生福幼合编条。
【介绍】:南北朝时北魏医生。清河(今河北省境内)人。善长针灸。
平素湿重患者的古称。多指身黄发热、胸满身疼、小便不利等症。《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一云疼烦),发热,身色如熏黄也。”“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
出《范汪方》。为大蓟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小通草之别名,详该条。
脏象著作。1卷。日人河口信任著,刊于明和九年(1771年)。作者遵《灵枢经·经水》“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的古训,对行刑的尸体亲自解剖,绘五彩图。凡脏腑之理色、大小、位置、关系、骨节之机关,肌肉之厚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