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医学入门》卷六。即足背发。见该条。
出《本草图经》。为山楂之别名,详该条。
即怕冷,有两种病理情况:一是风寒等邪气侵犯肌表,遏阻卫阳而致,为外感表证的主要见症,又称“恶寒”。另一是阳气虚衰,卫阳虚弱空疏,不能温养肌表而致,为阳虚证候之一。
《世医得效方》卷十八方。降香、白芷(醋炒)、苏木、(盐水炒)、枳壳、藿香(清油炒)、丁香皮(盐水炒)、紫金皮、木香(茶水炒)、丁香(米泔水炒)、木通、栀子、大黄、莲子肉(酒蒸)、沉香、人参、煨当归、煨
养生书,宋·河滨丈人著,1卷。该书将养生原则概括为八字:“调息,摄性,缓形,节欲。”内容包括存想、调气、按摩、导引、行景、饮食、居住、房中、四时、禁忌等10篇。
骨名。又名趺骨、足趺骨、脚面骨。即跖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跗者足背也,……其骨乃足趾本节之骨也。”此骨左右各五,相当于手的掌骨。
【介绍】:清代医家。字鹤山。江苏无锡人。于1805年与高秉钧、姚志仁合纂有《景岳新方歌》一书。
①六郁之一,一称火郁。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而化热。主症有头痛、口干苦、情绪急躁、胸闷胁胀、嘈杂吞酸、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目赤耳鸣,舌红苔黄,脉弦数等。②亦作热遏。指热邪阻遏于内不能透泄。主要表现为心
推拿方法。又称气功推拿。运用体内之气,通过手指或手掌等部的发效,以作用于经络穴位而治病的方法。晋·许逊《灵剑子·胎息秘要歌诀》中有“布气与他人攻疾”的记载。《诸病源候论·虚劳膝冷候》:“互跪,调和心气
指五种具有辛辣刺激气味的蔬菜,见《伤寒论》。道家以韮、薤、蒜、芸苔、胡荽为五辛,佛家以大蒜、小蒜、兴渠(阿魏)、慈葱、茖葱为五辛。《伤寒论》所言之五辛当指韭、薤、蒜、芸苔、胡荽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