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普济本事方》卷三。又称失精、遗泄。凡不在性交时精液泄出均称遗精。因梦而精出,称梦遗;无梦而精出,称滑精。精藏于肾而主于心,故遗精多因烦劳思虑过度,房室不节,损伤心肾所致。也有因醇酒厚味过度
病证名。指饮酒过多所致的瘕病。《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人有性嗜酒,饮酒既多,而食谷常少,积久渐瘦,其病遂常思酒,不得酒,即吐,多睡不复能食,云是胃中有虫使之然,名为酒瘕也。”参见瘕条。
痰证之一。指气郁不宣,痰血结滞所致的病证。《不居集》卷十七:“拂郁痰,痰挟瘀血结成窠囊,膈间胀闷;又胃脘之血为痰浊所滞,日积月累,渐成噎膈反胃。若用燥剂,其结愈甚。惟竹沥、韭汁、姜汁可以治之,进三、五
证名。出《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指早晨所进食物,至日暮吐出。也有傍晚所进食物,至第二天早晨吐出,称暮食朝吐。多属反胃范畴。《金匮要略心典》卷下:“夫胃为阳,脾为阴。浮则为虚者,胃之阳虚也;涩
《疡医大全》卷七引岐天师方。金银花四两,天花粉五钱,蒲公英、当归、甘草各二钱。水煎服。治痈肿疮毒。
五膈之一。见《肘后备急方》卷四。《诸病源候论·五鬲气候》:“忧鬲之病,胸中气结烦闷,津液不通,饮食不下,羸瘦不为气力。”参见五膈条。
见清·赵楷《百草镜》。为桂丁之别名,详桂丁条。
病名。即单缠喉风。《重楼玉钥》上卷:“初起一边红肿作痛。左属心,右属肺,或肿颈上。治同双缠风。”详缠喉风条。
病名。指痿病四肢痿弱,足不能行之症。又为五脏痿病之总称。《素问·痿论》:“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顾氏医镜》:“言五脏之痿,皆因于肺气之热,致五脏之阴俱不足而为痿躄。五痿虽异,总曰痿躄。”详痿条
①位于眼的外下方,在颜面部隆起的部分。《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斜络于颧。”②骨名。即颧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