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实热

实热

外感病邪化热入里,邪气盛正气足时所表现的证候。如高热、烦渴引饮、便秘腹痛拒按、尿黄赤,苔黄干,脉数实等。治以清泻实热为大法。参见实热证条。

猜你喜欢

  • 温脾饮

    《马培之外科医案》方。当归、延胡索、白芍药、续断各一钱半,白术、姜半夏各一钱,茯苓二钱,乌药、小茴香、厚朴各八分,炙甘草四分,煨生姜二片。水煎服。治寒客太阴,或痰滞于脾,肚腹悠悠作痛,腰痠伛偻。

  • 榆钱

    见《救荒本草》。为榆实之别名,详该条。

  • 漏腮

    病名。指腮部之漏疮。即骨槽风之别称。详该条。

  • 胆瘅

    古病名。出《素问·奇病论》。《圣济总录》卷四十二:“内经谓有病口苦,名曰胆。……治肝胆俱虚,热气上熏,口中常苦,泄热益胆汤方。”

  • 干咳嗽

    病症名。又名干嗽、干咳。指咳嗽无痰或少痰者。《赤水玄珠·干咳嗽》:“干咳嗽者,无痰出而款咳连声者是也。此本于气涩。涩之微者,咳十数声方有痰出,涩之甚者,虽咳十数声,亦无痰出。”多因火郁伤燥或脏腑亏损所

  • 睛凸

    病名。专指因火邪所致的目珠突出于眼眶者。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通睛(整个眼珠)突然凸出眶外,非鱼睛(鱼睛不夜症)因滞而慢慢胀高者比……,究竟皆水衰精败,脉络焦脆,邪火亢害,内无从泄,则上走

  • 湿黄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指黄疸之湿邪偏重者。《医学入门》卷五:“湿黄湿胜,色黄而晦,大便润利。又湿病与黄病相似,但湿病在表,一身尽痛,黄病在里,一身不痛。”如证见小便不利,四肢沉重,似渴不欲饮者,

  • 惠民药局大使

    明代官名。为惠民药局所设之最高官吏,参见惠民药局条。

  • 目瞑

    证名。指眼睛闭着不想睁开的症象。《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病眩掉目瞑。”多由精气不足,或邪热内盛所致,可见于热病心烦、眩晕等病证。亦可见于病危之时,《难经·二十四难》:“三阴气俱绝者,则目眩转目瞑,

  • 颅息

    经穴名。代号SJ19。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颅囟。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耳后,当翳风穴与角孙穴沿耳翼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布有耳大神经和耳小神经的吻合支,并有耳后动、静脉通过。主治头痛、耳鸣、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