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在此指脊柱棘突;七焦,即第七、八胸椎棘突间。《灵枢·背腧》:“膈腧在七焦之间。”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六方。大黄、黄连各二钱,黄芩一钱。为粗末,以麻沸汤浸良久,去渣,分二次服。治狐惑,舌白齿晦,面目乍白、乍赤、乍黑,变异无常,四肢沉重,默默多眠,喉蚀声哑,上唇生疮。本方组成与
道家称耵聍为泥丸脂。《黄庭内景经》:“脑神精根字泥丸。”因道家语称脑为泥丸,而耵聍为脑的脂液。
痧证之一。见《痧胀然犀照》。详痧烦、痧睡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红马蹄草之别名,详该条。
瘴疟之一。《瘴疟指南》卷上:“瘴病初起,发热头痛,或呕逆,或不呕逆,兼证虽多,惟以其神昏不能言,但噫噫作声,或全不作声,谓之痖瘴,此热瘴之甚者。”痖瘴多属危证。治当散其血,宜急用麦冬汤调黑神散救治。如
出《岭表录异》。为槟榔之别名,详该条。
指颜面气色晦暗,滞着垢腻。为湿气痰浊蒙罩之象。可见于暑湿、湿温、痰饮等病。
经穴别名。《素问·气穴论》:“耳中多所闻二穴。”王冰注:“听宫穴也。”后《针灸聚英》等作听宫之别名,见该条。
证名。《难经·十四难》:“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为肌肤。”多因脾气虚损,运化失常,饮食不长肌肉所致。本症可见于虚劳、久泻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