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偏风

小儿偏风

病证名,又名偏风口噤,指小儿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的证候。《证治准绳·幼科》:“若足阳明胃经气虚,风邪所乘,其筋脉偏急者,属外因;若足厥阴肝经风热乘脾,筋脉偏急者,属内因。若脾肺虚弱,腠理不密,外邪所乘……或吐泻后内亡津液,不能养脾,致口眼歪邪,或半身不遂诸证,皆属肝血不足肝火生风,宜滋肾水肝血,壮脾土。”因脾胃气虚而风内动者,宜培土熄风,用异功散钩藤桑枝;肝火血燥者,宜柔润以熄风,用六味地黄丸;脾肺虚而外邪所乘者,用钩藤饮津液不足者,宜益胃生津,用白术散加减。

猜你喜欢

  • 川独活

    见《活幼心书》。为独活之处方名,详该条。

  • 济坤育麟竹林寺女科全书

    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

  • 衰者补之

    治则。即虚者补之。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虚弱机能衰退的病证用补益的方药治疗。补有峻补、缓补,峻补剂大力强,用于大虚之候,非大剂补药不能挽回者,如回阳用参附汤,产后亡血用十全大补汤之类。缓补是缓缓调

  • ①病邪。如六淫。②溢满、浸润、流布。《素问·经脉别论》:“淫气于筋。”“淫精于脉。”③逆乱、扰乱。《灵枢·病传》:“腹痛下淫。”④白淫的简称。《灵枢·五色》:“其随而下至胝为淫,有润如膏状。”

  • 两颐

    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上口唇两旁。作为望诊处之一。《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两颐,在上口唇两旁,即腮也。”《针灸大成》卷十:“更有两颐胚样赤,肺家客热此非宝。”

  • 厥阴为阖

    经脉生理特点。出《灵枢·根结》。厥阴是阴经之里,故为阖。

  • 王宗正

    【介绍】:南宋医家。字诚叔。绍兴(今浙江绍兴)人。著有《难经疏义》2卷。

  • 针灸经穴模型

    针灸教具名。是标示体表经络循行路线和经穴位置的人体模型。多用塑料或石膏制作。供针灸教学和临床参考之用。

  • 螺丝三七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红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 味补汤

    《不居集》上集卷十方。燕窝、海参、淡火肉、鳗鱼。水煮,或入鲜紫河车一具,同煮极烂,取汁饮用。治虚劳日久,脾胃薄弱者。若遗精,加鱼鳔;泄泻,加莲子肉、山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