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少阳病

少阳病

病名。六经病之一。由邪热在半表半里所致。本病特征是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脉弦等。《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又“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注解伤寒论》卷三:“邪因正虚,自表之里,而结于胁下,与正分争,作往来寒热。”《伤寒微旨论·伤寒源篇》:“少阳受之,少阳主胆,故胸胁痛耳聋。”《伤寒辨证》卷四:“邪在半表半里,则恶寒且热,故令寒热往来。少阳之脉行于两胁,故令胁痛。其经属于胆,胆汁上溢,故口苦。”《张氏医通·诸伤门》:“若交少阳之经,则往来寒热,口苦胁痛,以其经居表里之半,邪欲入则寒,正与争则热,所以只宜和解,而有汗、下、利小便三禁。”本病多兼证。若有太阳表证时可兼用汗法,如柴胡桂枝汤证;若有阳明里证时可兼用下法,如大柴胡汤证、柴胡加芒硝汤证等。参见太阳病、阳明病、寒热往来等条。

猜你喜欢

  • 沈明生

    【介绍】:见沈时誉条。

  • 腰注

    出《太平圣惠方》。即腰柱。见该条。

  • 证治准绳

    丛书名。一名《六科证治准绳》。明·王肯堂撰。刊于1602年。全书阐述临床各科证治为主。包括《杂病证治准绳》八卷,《杂病证治类方》八卷,《伤寒证治准绳》八卷,《疡医证治准绳》六卷,《幼科证治准绳》九卷,

  • 抱法

    推拿手法名。用上肢环抱肢体进行各种活动,以使局部的筋腱得到牵拉伸展。《诸病源候论·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候》:“两手抱右膝著膺,除下垂难屈伸。”

  • 风顽麻

    病名。《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一:“夫风顽麻者,由荣气虚,卫气实,风寒入于肌肉之间,使血气不能流通。其状,搔之皮肤下似膈衣是也。诊其寸口脉缓,则皮肤不仁。脉数者生,牢急者死。”治宜乌蛇散、乌头丸等方。

  • 疡科选粹

    书名。又名《疡科秘旨》。8卷。明·陈文治撰。刊于1628年。本书系辑录外科各家学说参以作者经验编成。共分111篇,其中包括外科、皮肤科、五官科及伤科的各类病证,选材颇精,方治多切于实用。本书除一般坊刻

  • 开闭

    即开窍。见该条。

  • 痴头婆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苍耳之别名,详该条。

  • 近血

    病名。指便血之先下血、后排便者。《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病脉证并治》:“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景岳全书》谓:“血在便前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广肠,或在肛门。”肠风、脏毒多见之

  • 独取寸口

    脉诊方法之一,指单独按诊寸口部的诊脉方法。《内经》所载的诊脉方法有三部九候遍诊法、人迎气口同诊法和独取寸口法三种,由于寸口部是“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可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难经·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