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巢元方

巢元方

【介绍】:

隋代医学家,籍贯不详,大业中(605~616)任太医博士,公元610年曾主持集体编成《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疾病病因和证候的专书。巢氏等思想少保守,多革新,敢于重视劳动人民的经验,敢于接受和提出新的病因学说。如对于传染病,不满足于原有的六淫学说,认为是外界有害物质——“乖戾之气”所致,是互相传染的,是可以“预服药”来预防的。对于疥的病因,指出“并皆有虫,人往往以针头挑得”;对炭疽的病因,认为是由于人先有疮而接触牲畜传染的;对于漆疮等过敏性疾病,指出与人的禀性素质有关;特别是关于小儿护理和妇女怀孕时的保健,主张要向劳动人民学习。指出“田舍小儿,任其自然,皆得无横夭”。妇女怀孕应做些劳动使“骨气强,胎养盛”。对于剥削阶级娇生惯养小儿和贵妇人卧床养胎的旧习,提出了非议。巢氏等所记载的肠吻合手术,也是我国外科史上的一项重要成就。

猜你喜欢

  • 缓则治本

    与急则治标相对而言。指在病势缓和、病情缓慢的情况下,治疗应针对本病的病机,或以培补本元为主,因为治疾病发生的本原,则标的症状自愈,亦即治病必求于本的精神。例如阴虚发热的疾病,则阴虚是本,发热(包括五心

  • 右雀舌

    病名。见《喉科秘旨》卷下。指雀舌之发于右者。详雀舌条。

  • 四金丸

    见《校注妇人良方》卷七。即左金丸,见该条。

  • 半生

    出《脉经》。即小产,详该条。

  • 草蔻

    见《本草从新》。为草豆蔻之简称,详该条。

  • 耳底

    耳的部位。《冷庐医话》卷四:“……铜挖刺通耳底,流血不止……。”耳底,古人泛指耳窍的深部,似指今之外耳道深部及鼓膜等部分。

  • 变证

    疾病由简单变复杂,从轻变重的证候变化。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所指即为误下引起的变证。

  • 费养庄

    【介绍】:见顾金寿条。

  • 成无己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金代医学家。聊摄(今山东聊城西)人。出身于世医家庭,精心研究仲景《伤寒论》,对辨析表里虚实有独到之处。根据《内经》、《难经》等古医书理论对《伤寒论》作全面注解、辨析,于11

  • 胎衣不下

    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即胞衣不下。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