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急性肠梗阻

急性肠梗阻

急腹症之一。指肠管急性梗阻不通的病变。属祖国医学关格肠结范围。多因肠道功能失调,气机失司,加之饮食不节,寒凝热闭,湿阻血瘀虫积食滞,或肠管内外各种机械性因素(如扭转、狭窄、肠内外肿瘤压迫、疝嵌顿、肠粘连等)而致肠道通降无权,传化失职而发为本病。临床以腹痛呕吐、胀闷、便闭为主,腹部拒按,晚期可吐出粪便,神志恍惚。常并发严重脱水,腹膜炎与中毒性休克。多可扪及腹部包块,或有瘀血便出,舌质暗红,苔多黄燥,脉弦紧或沉弦而涩。治宜开结通下为主,用大承气汤化裁;寒邪内结者,用大黄附子汤温下之。并须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保持有效胃肠减压,多可免于手术而治愈。对肠道肿瘤、畸形、绞窄性疝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肠梗阻或非手术疗法无效的病例,仍应行手术治疗。

猜你喜欢

  • 四肢痠疼

    证名。指四肢肌肉、筋脉有痠楚、疼痛的感觉。多由湿热侵袭经络,或气血亏损所致。《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里急,……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备急千金要方·风毒脚气》:

  • 从治

    即反治。详该条。《医门法律》:“假寒者,清其内热,内清则浮阴退舍矣。假热者,温其真阳,中温则虚火归元矣。是当从治者也。”

  • 藏医药选编

    藏医学著作。清·蒙古族医家罗桑却佩著。全书121章。首先叙述风胆痰(即隆赤巴培根)三种因素的生理及病理。次述脉诊及尿诊,随后较详细地逐病叙述临床各科病症的病因、病理、症状、治疗。末叙药物、方剂、剂型以

  • 十香返生丹

    即十香返魂丹,见该条。

  • 目昏

    证名。见《素问玄机原病式》。又名眼昏、目昧、目昏昧、目瞀、目暗不明、眼暗、眼闇、目茫茫、目、目、视物。为视物不明的证候。《灵枢·大惑论》:“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如久病虚羸,气血两亏;

  • 骨声

    骨折断端摩擦时发出的声音。临床上用作骨折诊断指征之一。《伤科补要》卷二:“骨若全断,动则辘辘有声。若骨损未断,动则无声。或有零星败骨在内,动则淅淅有声。”由于容易引起新的损伤,故现已少用或不用。

  • 五脏疟

    病证名。指肺、心、肝、脾、肾等五脏疟疾。因疟邪深伏所致。《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邪气深伏,并能为五脏疟。”详见各条。

  • 小儿诸热辨

    见许氏幼科七种条。

  • 肮(kàng 亢)

    通亢、吭。颈前部;喉咙。《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不搤其肮。”

  • 五劳

    ①指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五种过劳致病因素。《素问·宣明五气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②指志劳、思劳、心劳、忧劳、瘦劳(《千金要方》作疲劳)五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