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松萝之别名,详该条。
《辨证录》卷十方。生甘草、大黄、金银花各一两。水煎服。治钩吻中毒。
见《土宿本草》。为消石之别名,详该条。
综合性医书。8卷。清·陈念祖撰于1808年。全书简述中医的理法方药等内容,包括对脏腑、经络、四诊、运气的说明;按表里、寒热、虚实证予以分类的多种疾病证治及诸证的对症方药。文字浅近易懂,并附歌诀,易于记
出《本草拾遗》。为榼藤子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指气满游于体内,不得宣散的病证。《诸病源候论·游气候》:“夫五脏不调,则三焦气满,满则气游于内,不能宣散,故其病但烦满虚胀。”参见气病条。
见黄体端《女科秘方》。即滑胎。详该条。
出《续古今考》。为建兰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谓于正午目视昏矇,“乃痰之所作也。在巳午时,真阳之气火胜,心胜肺,肺壅痰灾,时复浑浑而昏也”(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治宜涤痰为主,用局方辰砂化痰丸或局方玉壶丸加减。
病名。三消之一。又名消肾。《太平圣惠方·治痛肾诸方》:“小便滑数,口干心烦,皮肤干燥,腿膝消细,渐至无力,熟干地黄散方。……治痟肾,肾气虚损,发渴,小便数,腰膝痛,肾沥圆方。”亦可选用白茯苓圆、肉苁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