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脉疽。见该条。
简称排托。即内托中的托毒透脓法。详内托条。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八方。金银花、天花粉各一钱二分,甘草、防风、黄芩、白芍药、赤茯苓、贝母、连翘、白芷各一钱,半夏七分,乳香、没药各五分。酒、水煎服。治痈疽,发背,乳痈,无名肿毒。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六。即前臂尺、桡骨骨折。详见臂骨伤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足少阴为肾之经,其气通于耳。其经虚,风热乘之,随脉入于耳,与血气相搏,故耳生疮”。或由肝、胆、三焦湿热上冲所致。症见左耳或右耳,或两耳生疮,焮红肿痛,或破流脓水,身发寒
见《安徽中草药》。为仙桃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广州人。曾专心研究医学,常为贫苦人治病而不受酬报。
【介绍】:见张升蛟条。
病名。见《医方考》卷一。即大头瘟。详该条。
即头骨。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