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为痘疮收靥时发热的证候。详收靥条。
针刺补泻手法之一。指左右捻转补泻。见《针灸大成》。法以左转为顺,从子位转向午位,属阳,为补;右转为逆,从午位退向子位,属阴,为泻。女子则以阴为主,以右转为顺为补,左转为逆为泻。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七。一般伤势较重,伤口血出、疼痛难忍、易于溃烂;如伤于致命处,亦可致死。治宜用生铁数斤,煮水外洗,并用地榆一斤、三七三两、苦参四两为细末和匀掺伤处,可止血止痛;或用白矾研末外掺
见《本草从新》。为草豆蔻之简称,详该条。
见《履岩本草》。为泽漆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求真》。即香附。详该条。
病名。骨槽风之别称。详该条。
即枕骨。详后山骨条。
即开窍。见该条。
病证名。见清·黄惠然《黄乔嶽眼科全集》。谓目至黄昏则视物不清,参见目常日夕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