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吴昆条。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位于前臂屈侧,大陵穴上1寸处。主治鹅掌风,口腔炎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解剖部位。出《灵枢·经脉》。①又名山根、下极、王宫。指两目内眦间的鼻梁部分,为足阳明经的起点。②指整个鼻梁。《证治准绳·杂病》:“颊亦作齃……俗呼鼻梁。”
①治法。对慢性病的治疗,宜采用从容和缓的方法。②医家名称。春秋时期秦国有医和、医缓两名医,医术高超,后人以和缓并称,作为称誉良医的代名词。
【介绍】:清代民间外科医生,人称为毛矮子。湖南辰溪县人。据说他于二十几岁时,从远处来的乞丐处学得治疗痈疽瘰疬及跌打损伤等外证之术,并能作腹部手术。
病证名。指感暑湿阻而致腹痛。《症因脉治·腹痛论》:“暑湿腹痛之症,热令当权,忽尔腹中作痛,肠中作响,痛泻交作。此暑湿霍乱之类也。”多因夏令暑湿之邪,与肠胃水谷,互相混杂,暑热不得发越,食气不得运化所致
蒙医书。罗布增苏勒和木著于十八世纪。主要叙述油剂制作法,兼论温泉疗法及治疗疟疾、梅毒、皮肤病等的方法。现存木刻本。
见《广东中药》。为铁包金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五。即脚发。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医学原始》。即长强,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