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柯琴

柯琴

【介绍】:

清初医学家。字韵伯,号似峰。原籍浙江慈溪,后迁居吴之虞山(江苏常熟)。钻研《内经》、《伤寒论》颇有心得,撰《内经合璧》,已佚。另有《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伤寒附翼》,合称《伤寒来苏集》(1669年),根据《内经》理论,阐述仲景之学,认为仲景之书,经王叔和编次,多所窜乱;其他诸家,如方有执喻昌等之注释,更远离原篇之旨。认为张仲景六经立法,不应限于伤寒一科,杂病亦应在其例。因采用以六经分篇,以证分类,以类分方的方法,对伤寒及杂证,据六经加以分类注释,使辨证论治之法更切实用和易于遵循,是继元·王好古之后采用六经分类归纳某些杂证并有较独特的见解的医家,对其后医家有相当影响。但由于过分推崇张仲景,因而表现出一定的保守倾向。

猜你喜欢

  • 腋漏

    病名。指腋窝及手足心、鼠蹊部、阴囊等处汗湿之症。《古今医统》卷七十五:“两腋下并手足心、阴股及囊常如汗湿污衣,名曰腋漏。”用六物汤(干枸杞根、干蔷薇根、生甘草、胡粉、商陆根、滑石)研末,醋调外涂。

  • 瓜萎

    出《针灸甲乙经》。即栝楼,详该条。

  • 鬼舐头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即油风。详该条。

  • 南阳活人书

    见类证活人书条。

  • 针砭

    古代以砭石为针,刺穴治病的方法。后世泛称针刺治疗和砭石出血为针砭。《西斋话记》:“陇州道士曾若虚者,善医,尤得针砭之妙术。”

  • 颤腰

    推拿方法名。病员俯卧,胸部及骨盆部用砂袋或枕头各垫高3~5寸,使腰部腾空,两个助手分别拉住两侧肩部及踝部作对抗牵拉,医生用两手掌重叠压在腰骶部进行快速颤压。常用于腰痛等症。

  • 柔汗

    又名冷汗。《伤寒论·辨脉法》:“柔汗发黄者,此为脾绝也。”成无己注:“柔为阴。柔汗,冷汗也。”参见冷汗、黏汗条。

  • 经络感传现象

    又称经络现象、经络敏感现象或针灸感应现象。指感觉沿经络循行路线传导或循经出现的各种皮肤病症。这种现象在某些人身上可因针刺、艾灸、通电、按压等刺激穴位或在气功练功的过程中产生。经络感传的性质,因刺激原和

  • 小儿惊悸

    病证名,指小儿睡眠不安,悸动不能自持的症状。《太平圣惠方》卷三百七十二:“夫小儿惊悸者,由心脏壅热,为风邪所乘,邪搏于心,则令多惊不安;惊不已则悸动不安。”临床上惊和悸有所区别,《幼科金》:“惊者恐怖

  • 土玄参

    见《云南经济植物》。为黑阳参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