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复溜,见该条。
出《素问·脏气法时论》。①泛指脾之阴阳、气血不足的各种病证。多因饮食失调、寒温不适、忧思、劳倦过度或久病伤脾所致。症见消瘦面黄、四肢乏力、纳减、食不消化、腹痛、肠鸣、便溏或泄泻、浮肿、便血、崩漏等。治
出《灵枢·经脉》。即髌骨。又名伏兔骨,俗称膝盖骨。
【介绍】:见黄元御条。
经穴名。代号GB25。出《脉经》。别名气府、气俞。属足少阳胆经。肾之募穴。位于侧腰部,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下际(《针灸甲乙经》、《针灸集成》等)。另说“一头齐神阙,一头齐命门,折中是穴”(《循经考穴编》
《奇效良方》卷五十七方。石决明、五味子、菟丝子(酒浸)各一两,山芋、知母、细辛、熟地黄各一两五钱。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米饮送下。治肝虚血弱,两目昏暗。
见《陕西中草药》。为蕤仁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卷上。即黄仁。详该条。
病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即瘟毒喉痹。详该条。
同肺热。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