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楝叶

楝叶

药材名称楝叶

拼音Liàn Yè

出处《纲目》

来源为楝科植物川楝苦楝。夏、秋采,晒干。

药理作用苦楝子叶的水提取液(2~5%)可防止蚱蜢蝗虫等对植物之侵害,而对人、畜无毒,其有效成分为类胡萝卜烃。

性味《广东中药》Ⅱ:"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止痛,杀虫。治疝气,蛔虫,跌打肿痛,疔疮,皮肤湿疹。

①《纲目》:"疝入囊痛,临发时煎酒饮。"

②《广东中药》Ⅱ:"苦楝树叶,研末外敷。治跌打肿痛,止刀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煎水洗,捣汁涂或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疝气,杀蛔虫:苦楝树叶与果实,煎汁服。(《浙江民间草药》)

②治疟疾:苦楝树叶和巫婆子叶晒干,各三钱。清水煎服,不拘时。孕妇忌用。(《岭南草药志》)

③治皮肤瘙痒或湿疹(包括头皮瘙痒):鲜苦楝叶心(枝尖鲜嫩叶)一握,清水煎汤洗患处。(《泉州本草》)

④治肿毒:苦楝树叶,乌桕树蕊,二味酌量,捣烂敷患处。(《岭南草药志》)

⑤治蜈蚣、蜂伤:楝树枝叶汁涂。(《简便单方》)

临床应用治疗化脓性皮肤病:取苦楝树叶洗净切碎,每1市斤加水3000毫升,煎沸40~60分钟,冷却过滤,装入消毒玻瓶中备用。每1000毫升溶液内加入10%石炭酸溶液5毫升防腐。用法:先用苦楝叶溶液洗涤创口表面脓痂,然后用消毒纱布浸透药液作创面湿敷,每3~5小时在纱布上加滴该药液以保持湿润。如创面广泛或患部不易湿敷时,可每日用该药液洗涤创面3次。一般用药后第1日即见创面干燥,红晕消退,瘙痒显着减轻;续治2~4天后即结痂落屑。共治疗脓疱疮、湿疹样皮炎、慢性湿疹等疾患34例,痊愈25例。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龙角

    药材名称龙角拼音Lónɡ Jiǎo出处《别录》来源为古代大型哺乳动物的角骨化石。化学成分与龙骨、龙齿相似,主要为碳酸钙、磷酸钙。性味甘,平。①《药对》:"平。"②《纲目》

  • 江南地不容

    药材名称江南地不容拼音Jiānɡ Nán Dì Bù Rónɡ英文名root of Slant Stephania别名金线吊乌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江南地不容的块根。拉

  • 鸡爪风

    药材名称鸡爪风拼音Jī Zhuǎ Fēnɡ别名串珠酒饼、酒饼叶、半夜兰来源番荔枝科假鹰爪属植物假鹰爪Desmos cochinchinensis Lour.,以根及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性

  • 维氏假瘤蕨

    药材名称维氏假瘤蕨拼音Wéi Shì Jiǎ Liú Jué英文名Veitch Phymatopsis别名乌鸡骟、花狼鸡、地五爪出处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维氏假瘤蕨的根

  • 猪胆

    《中药大辞典》:猪胆药材名称猪胆拼音Zhū Dǎn出处《别录》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胆或胆汁,取得后,挂起晾干,或在半干时稍稍压扁,再干燥之。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化学成分胆汁中

  • 滇崖爬藤

    药材名称滇崖爬藤拼音Diān Yá Pá Ténɡ别名爬树龙、三爪龙、三角枫,马龙头叶、飞蜈蚣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葡萄科植物滇崖爬藤的全草。全年可采。一般鲜用。原形态

  • 灰毛婆婆纳

    药材名称灰毛婆婆纳拼音Huī Máo Pó Pó Nà英文名Greyhairy Speedwell别名青地蚕子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灰毛婆婆纳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了哥王

    《全国中草药汇编》:了哥王药材名称了哥王拼音Le Gē Wánɡ别名地棉根、山雁皮、埔银、指皮麻、九信草、石棉皮、雀仔麻、山埔仑、狗信药、消山药、桐皮子、大黄头树来源为瑞香科荛花属植物南岭荛花Wiks

  • 乌头叶蛇葡萄

    药材名称乌头叶蛇葡萄拼音Wū Tóu Yè Shé Pú Tɑo别名过山龙、草葡萄、洋葡萄蔓、狗葡萄、草血蔹来源葡萄科乌头叶蛇葡萄Ampelopsis acon

  • 菱茎

    《中药大辞典》:菱茎药材名称菱茎拼音Línɡ Jīnɡ出处《本草推陈》来源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属植物的茎。夏季开花时采收。性味甘涩,平,无毒。功能主治治胃溃疡及多发性疣赘。用法用量内服:煎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