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水皂角

水皂角

药材名称水皂角

拼音Shuǐ Zào Jiǎo

别名关门草、山梅豆(《东北药植志》),金豆子(《贵州民间方药集》),水通(《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山扁豆(《贵阳民间药草》),山茶叶(《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来源为豆科植物豆茶决明全草。夏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被毛。双数羽状复叶,互生,长5~10厘米,小叶8~35对;小叶片线状矩圆形,长5~9毫米,两端稍呈斜形,先端短尖;托叶1对,披针形,先端钻形,宿存。花黄色,腋生,1~2朵;花梗短,长5~10毫米;苞片1对,线状披针形;萼片5深裂,裂片披针形或广披针形,表面被细毛;花瓣5,倒卵形,长4~7毫米;雄蕊4;雌蕊1,荚果扁平,长圆状线形,长3~5厘米,密被灰黄色毛,具种子6~12枚。种子扁平,菱方形,浅黄棕色,长约3毫米。花期7~8月。果期8~9月。

本植物的种子(水皂角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林缘草地、路边。分布东北、河北、山东、浙江、江西、四川、贵州等地。产于贵州、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全草,茎枝圆形,呈棕黄色,基部灰黑色,表面有纵纹及疣状皮孔,呈黄白色;质硬易折断,断面色白,松泡中空。叶多卷缩,或脱落,棕绿色或灰绿色;质脆易碎。残存荚果呈棕褐色。气微,味淡。

性味甘苦,平。

①《贵阳民间药草》:"甘,寒,无毒。"

②《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和脾利水。治目花,夜盲,偏头痛,水肿,脚气,黄疸。

①《贵州民间方药集》:"利尿,泻热,镇咳,补肾虚,清心,明日。"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和脾消胀。治黄疸。"

③《贵阳民间药草》:"清肝,明目。"

④《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尿,健胃通便。治水肿,肾炎,口渴,咳嗽,慢性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

复方①治夜盲:山扁豆茎叶粉末二钱,煮猪肝或用蜂糖调服。一方以山扁豆茎叶二两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②治半边头痛:山扁豆茎叶、头晕药各一两,青鱼胆草五钱。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小麦苗

    药材名称小麦苗拼音Xiǎo Mài Miáo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嫩茎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小麦"条。化学成分麦秆中含一种抗小鼠艾氏癌和肉瘤-1

  • 寄马桩

    《全国中草药汇编》:寄马桩药材名称寄马桩拼音Jì Mǎ Zhuānɡ别名鸡麻抓、赫勒尼-努德[蒙名]来源百合科天冬属植物戈壁天门冬Asparagus gobicus N. Iran. ex

  • 茜草茎

    药材名称茜草茎拼音Qiàn Cǎo Jīnɡ别名茜草藤(《上海常用中草药》)。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茎叶。夏、秋季采收,晒干。原形态产四川、江苏、上海郊区及浙江等地。性状干

  • 郁金

    《中国药典》:郁金药材名称郁金拼音Yù Jīn英文名RADIX CURCUMAE别名玉金、白丝郁金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

  • 木通

    《中药大辞典》:木通药材名称木通拼音Mù Tōnɡ别名通草、附支(《本经》),丁翁(《吴普本草》),丁父(《广雅》),葍藤(《本草经集注》),王翁、万年、万年藤(《药性论》),燕蕧、乌蕧(《

  • 雪梨膏

    药材名称雪梨膏拼音Xuě Lí Gāo别名梨膏来源学名: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 P. spp.,由果实熬制成膏。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养阴清肺

  • 大羊角瓢

    药材名称大羊角瓢别名老君须、雪里蟠桃、婆婆针线包、川白薇、瓢儿瓜、竹灵消来源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大羊角瓢Cynanchum inamoenum (Maxim.) Lose.,以根及根状茎入药。夏秋采挖,

  • 白活麻

    药材名称白活麻别名活麻草来源荨麻科荨麻属植物裂叶荨麻Urtica fissa Pritz.,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晒干。性味甘、淡,微寒。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用于风湿骨痛,小儿吐乳,皮肤湿疹。用

  • 玉柏

    《全国中草药汇编》:玉柏药材名称玉柏拼音Yù Bǎi别名伸筋草[甘肃]来源蕨类石松科玉柏Lycopodium obscurum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甘肃和长江中上游。性味辛,微温

  • 天蓝苜蓿

    药材名称天蓝苜蓿拼音Tiān Lán Mù Xu别名接筋草[昆明]来源豆科苜蓿属植物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洗净晒干。性味甘、微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