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海带

海带

药材名称海带

拼音Hǎi Dài

别名海马蔺、海草(《东北药植志》)。

出处《嘉佑本草》

来源大叶藻科植物大叶藻全草。春、夏、秋皆可采收,除去杂质,用淡水洗净,阴干。

原形态大叶藻(《本草拾遗》)

多年生沉水草本。根茎横卧,白色肥厚;茎在基部有分枝,扁平,淡栗色。叶绿色,线状,长达50厘米以上,宽约5毫米,质柔软;托叶膜质,狭长。花序肉穗状,生于篦状苞内;花小,雌雄花交叉排列成两行,无花被,裸出;子房卵状长圆形,先端有凿形花柱,柱头二裂,刚毛状。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部生于海中。分布辽宁、山东沿海。产于辽宁、山东等地。

性状干燥全草,呈细长带状,全缘,常皱缩或卷曲,多碎断,直径约2~8毫米,薄如纸,表面棕绿色至棕色,上有类白色盐霜。质脆如纸,折断面有细毛样纤维。臭微弱;味咸。

化学成分大叶藻含水分28.5%,灰分17%,粗纤维21.2%,氮0.71%,蛋白质4.81%,脂肪1.2%,戊聚糖8.82%。又含大叶藻素,内有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o-甲基木糖和洋芫荽糖。尚含鞣质、维生素B2等。含碘量不及海藻

药理作用用乙醚从海带(大叶藻)中提出的一种成分,对结核菌有抑制作用。

炮制拣去杂质,清水漂净,切成宽丝,晾干。

性味咸,寒。

①《品汇精要》:"味苦咸,性寒,无毒。"

②《随息居饮食谱》:"咸甘,凉。"

功能主治软坚化痰,利水泄热。治瘿瘤结核,疝瘕,水肿,脚气。

①《嘉佑本草》:"催生,治妇人及疗风,亦可作下水药。"

②《本草图经》:"下水速于海藻。"

③《纲目》:"治水病,瘿瘤,功同海藻。"

④《玉楸药解》:"清热软坚,化痰利水。"

⑤《医林纂要》:"补心,行水,消痰,软坚。消瘿瘤结核,攻寒热瘕疝,治脚气水肿,通噎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复方①治赘:海带、海藻、海蛤、昆布(四味皆焙)、泽泻(炒)、连翘,以上并各等分,猪靥羊靥各十枚。上为细末,蜜丸,如鸡头大,临卧噙化一、二丸。(《儒门事亲》比瘿丹)

②治三种瘿:海藻、海带、昆布雷丸各一两,青盐、广茂各半两。上等分,为细末,陈米饮为丸棒子大,噙化。以炼蜜丸亦好。(《杂类名方》玉壶散)

各家论述《本草汇言》:"海带,去瘿行水,下气化痰,功同海藻昆布;妇人方中用此催生有验,稍有异耳。"

备注现代一般所称的海带药材中作昆布使用(参见"昆布"条)。《嘉佑本草》所描述的"登州人干之以束器物"的海带,是大叶藻和海韭菜。登州一带产有大叶藻和海韭菜,这两种植物在山东称为"海带草",其性状亦与《嘉佑本草》所说的"柔韧而长"相符。今辽宁省亦以大叶藻入药,称为海带。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老婆子针线

    药材名称老婆子针线拼音Lǎo Po Zǐ Zhēn Xiàn别名粘人裙(《中国药植志》),毒蛆草(《中国土农药志》),一马光(《陕西植药调查》),一抹光、一扫光、小青(《贵州草药》),药蛆、

  • 腐婢

    《中药大辞典》:腐婢药材名称腐婢拼音Fǔ Bì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豆腐木的茎、叶。春、夏、秋均可采收。原形态豆腐木,又名:满山香、小退赤、知时木、早禾柴、黑毛列、臭常山、铁箍

  • 肖菝葜

    药材名称肖菝葜别名土萆薢、千斤力来源百合科肖菝葜Heterosmilax gaudichaudiana (Kunth) A. DC.,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微甘,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壮筋骨

  • 刺果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果藤药材名称刺果藤别名大胶藤、牛蹄麻、鸡冠麻来源梧桐科刺果藤Buettneria aspera Colebr.,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云南。性味涩、微苦,微温。功能主治祛

  • 石上莲

    药材名称石上莲来源秋海棠科石上莲Begonia bretschneideriana Hems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酸、微涩,凉。功能主治清热除湿,利水软坚,消肿止痛。主治肝硬化,腹

  • 地棠花

    药材名称地棠花拼音Dì Tánɡ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绣线梅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illia thyrsiflora D.Don采收和储藏:7-8月花开时采摘,晒干。原形态绣线梅,

  • 胡桃油

    《中药大辞典》:胡桃油药材名称胡桃油拼音Hú Táo Yóu出处《普济方》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种仁榨取之脂肪油。功能主治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①《纲目拾遗》:&qu

  • 藤杜仲

    《中药大辞典》:藤杜仲药材名称藤杜仲拼音Ténɡ Dù Zhònɡ别名土杜仲(《广西中兽医药植》),红杜仲(《广西药植名录》)。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杜仲藤或

  • 庵闾子

    药材名称庵闾子拼音ān Lǘ Zǐ出处《本经》来源为菊科植物庵闾的果实。植物形态详"庵闾"条。冬季采收。性味苦辛,温。①《本经》:"味苦,微寒。"②《吴普本草》

  • 草血竭

    《全国中草药汇编》:草血竭药材名称草血竭拼音Cǎo Xuè Jié别名一口血、弓腰老、老腰弓、小么公、地蜂子、地蚂蜂、回头草来源蓼科蓼属植物红茎蓼Polygonum pal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