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疫论补注
见温疫论条。
见温疫论条。
①即出针。《灵枢·逆顺肥瘦》:“浅刺而疾发针。”意指针刺深度较浅而很快出针。②指进行针刺。《灵枢·官针》:“输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
书名。原名《尚论张仲景伤寒论重编三百九十七法》,文繁难举,省称《尚论篇》。8卷。清·喻昌撰。于1648年。本书主要参考《伤寒论条辨》,但编次有所不同,内容有所补正。喻氏以冬伤于寒、春伤于湿、夏秋伤于暑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手丫发。见该条。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即鲜黄连,详该条。
指肝受邪热所致的病症。《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
气功功法。以太极命名的二十二节动功。由马礼堂创编。具有健身强脑,修残补缺,扶正祛邪等功效。功法包括无极式、太极式、两仪式、左棚式、右棚式、捋式、挤式、按式、单鞭式、云手式、搂膝拗步式、玉女穿梭式、打虎
①理气法之一。即行散气滞,又称利气、通气。是治疗由气滞所产生的胸腹胀闷疼痛等病症的方法。如疏郁理气、和胃理气等均属行气法。详各条。②气功术语。《抱朴子内篇》卷八释滞:“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
针刺器具。一种利用弹簧装置将针迅速弹入皮下的针刺辅助器具。可以减轻针刺疼痛。目前市售的有套节型和拉杆型的两种。
烦悗的别称。指心胸烦闷。《素问·调经论》:“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马莳注:“惋宜作悗,《灵枢经》俱用此悗字。”
病证名。出清·余梦塘《保赤存真》卷四。系脾胃虚寒,蛔虫上扰的证候。症见右上腹部阵发绞痛,痛时患儿哭叫,屈体弯腰,出冷汗,面色苍白,常伴呕吐,可吐出蛔虫和胆汁。阵痛之间仍留微痛。剑突下稍右疼痛拒按,脉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