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滋阴八味丸

滋阴八味丸

医方考》卷三方。原名六味地黄丸知母黄柏方。又名知柏八味丸知柏地黄丸山药山茱萸各四两,牡丹皮茯苓泽泻、黄柏(盐水炒)、知母(盐水炒)各三两,熟地黄八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腹或午前白开水或淡盐汤送下。功能滋阴降火。治肾劳,背难俯仰,小便不利,有余沥,囊湿生疮,小腹里急,便黄赤;以及阴虚火盛,骨蒸潮热等症。

猜你喜欢

  • 杼疽

    病名。见《刘涓子鬼遗方》卷一。由寒湿侵袭所致。《疡医准绳》卷四:“……颈上两耳后生疽,何如?曰:此名杼疽。初不甚肿,但痛痒不时而出清水,渐渐长大如玳瑁斑点者是也……急服八阵散、夺命丹。”类似乳突结核。

  • 红娘虫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红娘子之别名,详该条。

  • 毛漆

    见《陆川本草》。为漆大姑之别名,详该条。

  • 肝胆郁

    郁证之一。《类证治裁》卷三:“肝胆郁,血燥结核。加味逍遥散。若杂吞酸,逍遥合左金汤。”参见五脏郁证条。

  • 溺血

    证名。出《素问·气厥论》。又名溲血、尿血。指血随小便排出而无疼痛者。详尿血条。

  • 疳后天柱倒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指小儿久患疳疾,颈椎骨软弱,以致头不能抬起的症状,为精气大亏之候。

  • 经来成块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多因气滞血瘀或血寒凝泣,以致月经来时多含血块。血瘀者,症见小腹痛不可忍而拒按,宜化瘀调经,用延胡索20克,蒲黄15克,五灵脂15克,共为细面,每服10克,酒调服。若寒凝者,

  • 新蒙花

    见《中药志》。又名梦花、打结花、蒙花珠。为瑞香科植物结香Edgeworthia chrysantha Lindl.的花蕾。主产四川、贵州、湖北、广西等地。淡,平。养阴,明目,去翳。治青盲,夜盲,障翳,

  • 益母

    出《神农本草经》。即益母草,详该条。

  • 瞎子

    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三。为盲人之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