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灯蛾

灯蛾

《中药大辞典》:灯蛾

药材名称灯蛾

拼音Dēnɡ é

别名飞蛾、火花、慕光(崔豹《古今注》),扑灯蛾(《祝穆试效方》)。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灯蛾科昆虫灯蛾全虫。秋季捕取。

原形态体肥大,茶褐色,长约3厘米,展翅阔约8厘米。头小,两侧有复眼1对;口吻发达,下唇须长。触角1对,羽状。胸节连合,有红色部.翅2对,膜质,被有鳞片;茶褐色,前翅具黄白色网状纹,后翅有黑纹数条。足3对,跗节5节。腹部肥大,橙黄色。幼虫长圆形,黑色,有灰黄或赤褐色毛。出现于8~9月间。食害菊、桑、大麻、苎麻等叶。

功能主治治漏管。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撒。

复方治痔管:扑灯晕十个,蜣螂一个,同放罐内一宿,加麝香一钱。阴干为末,吹入管内,自能出水,水干即愈。(《祝穆试效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灯蛾

药材名称灯蛾

拼音Dēnɡ é

英文名grain moth, tigermoth

别名飞蛾、火花、慕光、扑灯蛾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灯蛾科动物灯蛾的成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ctia caja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秋季捕捉,鲜用;或用文火培干,研末。

原形态灯蛾,体肥大,茶褐色,长约3cm,展翅宽约8cm。头小,两侧有复眼1对;口吻发达,下唇须长。触角1对,羽状。胸节连合,有红色部。翅2对,膜质,被有鳞片;茶褐色,前翅具黄白色网状纹,后翅有黑纹数条。足3对。腹部肥大,橙黄色。幼虫长圆形,黑色,有灰黄或赤褐色毛。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成虫有趋旋旋旋旋光性。

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性味咸;温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解毒敛疮。主痔瘘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蔷薇花

    《中药大辞典》:蔷薇花药材名称蔷薇花拼音Qiánɡ Wēi Huā别名刺花(《纲目》),白残花(《药材资料汇编》),柴米米花(《江苏植药志》)。出处《医林纂要》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的花朵

  • 荔枝壳

    《中药大辞典》:荔枝壳药材名称荔枝壳拼音Lì Zhī Ké出处《本草蒙筌》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外果皮。性状干燥的外果皮,呈不规则的开裂,表面赤褐色,有多数小瘤状突起,内面光滑,

  • 芦竹

    药材名称芦竹拼音Lú Zhú别名芦荻竹、芦竹笋、芦竹根、楼梯杆来源禾本科芦竹属植物芦竹Arundo donax L.,以根状茎及嫩笋芽入药。四季可采,将根头砍下,洗净,除去须根,切

  • 蕨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蕨麻药材名称蕨麻拼音Jué Má别名人参果、莲菜花、延寿果来源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 L.,以块根入药。夏季采挖,洗

  • 石韦根

    药材名称石韦根拼音Shí Wéi Gēn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等多种同属植物的根茎。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石韦"条。功能主治通淋,消胀,除劳热,止血

  • 牡荆茎

    《中药大辞典》:牡荆茎药材名称牡荆茎拼音Mǔ Jīnɡ Jīnɡ别名牡荆条(《安徽药材》)。出处《别录》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枝条。功能主治治感冒,风湿,喉痹,疮肿,牙痛。①《别录》:"疗

  • 毛瓣绿绒蒿

    药材名称毛瓣绿绒蒿拼音Máo Bàn Lǜ Rónɡ Hāo来源罂粟科绿绒蒿属植物全缘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 (Maxim.)Franch.

  • 玉铃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玉铃花药材名称玉铃花别名老开皮来源安息香科玉铃花Styrax obassia Sieb. et Zucc.,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辽宁、山东、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功能主治驱虫。主

  • 兜兰

    药材名称兜兰别名绉枸兰来源兰科兜兰Cypripedium corrugatum 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涩、微酸,平。功能主治调经活血,消炎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附件

  • 美人蕉根

    《中药大辞典》:美人蕉根药材名称美人蕉根拼音Měi Rén Jiāo Gēn别名观音姜(《南宁市药物志》),小芭蕉头(《四川中药志》)。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美人蕉科植物美人蕉的根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