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即胞衣不下。详该条。
【介绍】:见章楠条。
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即熛疮。见该条。
病证名。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指唇肿粗厚。
即捻法。见该条。
痿证之一。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又名皮毛痿。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三十方。半夏一两(每一枚配虫一个,同捣烂,炒黄),自然铜二钱(醋淬),古文钱三钱(醋淬),乳香、没药各五钱,骨碎补七钱。为细末,每服三分,用导滞散二钱,热酒调下,次日再服如前
见《宁夏中草药手册》。为补血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寒邪束表,误用寒凉,以致寒郁化热。其症“形如芝麻,细细白泡,似乎疮,痒痛全无,惟胸腹胫内居多”(明·秦景明《幼科金针》)。治宜清热透发,用加减柴胡汤(柴胡、黄芩、连翘、牛蒡子、桔梗、山栀、葛
指药物的气味性能之猛烈程度最轻者。《素问·五常政大论》:“小毒治病,十去其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