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雷击散,见该条。
常用外治法之一。出《外科精义》卷上。即以药煎汤,乘热湿敷、淋洗、浴渍或熏洗患部,以达治疗目的的之法。具有疏通腠理,调和血脉,祛邪消毒的作用。外科疮疡及骨伤多用之。如治疮疡初肿未溃的葱归溻肿汤;治诸疮已
病名。生于手指疔疮的总称。因其发病部位不同而患指形态各异,病情亦有轻重之分。历代医家命名繁多,且很混杂,如蛇头疔、蛇眼疔、天蛇毒、天蛇头、水蛇头、水蛇头疔、蛇节疔、钉节天蛇、病蛇节、蛇腹疔、蛇背疔、蛀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生于神珠之上,斑斑杂杂,盖五脏经络间之气俱伤,结为此疾。……此状与斑脂翳,玛瑙内伤形略相似。斑脂翳乃破而结成瘢痕不能去者;玛瑙内伤乃小而薄,未掩瞳神之轻者;此则高厚显大,
养生类著作。清·天修子著,成书于道光丙午(1864)。本书集中阐述了作者在养生实践中自创自练的“揉法”和学得的“晒法(即日光浴)”。在“揉积论”中,认为“凡百病证皆以气血为主,通则无积,不通则积,新则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指孕后因气虚、血虚、肾虚或外伤等因素引起的腰腹痛坠,甚至阴道不时下血,以致流产。
【介绍】:清医家。字五峰,号东山。旴江(今江西南城)人。初习儒,为邑诸生。后继父志业医,先后师事胡俊心、吴锦堂,刻苦钻研,学有所成,精内外科。其医术宗张仲景,辨虚实证极明。著有《医医说》、《外科真诠》
出《食医心鉴》。即列当,详该条。
与围药、箍药同义。是在肿疡周围,敷布一圈湿润药泥。有使疮形缩小高突,容易化脓溃破和制毒扩散的作用。一般用于肿疡初起,溃脓后余肿未消,亦能帮助消肿。通常阳证用金黄散,选用葱汁、麻油、菊叶、丝瓜叶捣汁调敷
【介绍】:见詹文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