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狗母鱼

狗母鱼

药材名称狗母鱼

拼音Gǒu Mǔ Yú

英文名Snakefish,Trachi nocephalus myops

别名公奎鱼、奎龙鱼、沙狗棍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狗母鱼科大头狗母鱼的尾部。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achi nocephalus myops( Blochet Schneider).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捞,捕后,取鱼尾,洗净,晒干。

原形态大头狗母鱼,体亚圆柱形,体长17-33cm。头粗圆,吻短钝。眼大,前上位,眼间隔窄,中间稍凹。口较大,口裂向后达于眼的后下方。两颌约等长。上、惠颌各具3行长短不齐的小牙。腭骨每侧具1组牙带,舌上具细尖小牙。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16,鳃耙细尖。体被圆鳞,颊部和鳃盖上均具鳞。侧线发达,直线状。侧线鳞52-55(3/4-6-7)。背鳍12-13。背部较粗糙。脂鳍小,臀鳍15-17,鳍基较背鳍基长。胸鳍12,后向伸达腹鳍基。腹鳍8,内缘鳍条较外缘鳍条为长,末端几伸达肛门,尾鳍叉形。体色褐黄,头背部具红色肉状花纹,体背中间有1行灰色花纹。沿体侧有13条灰色纵纹和3条黄色细纹相间排列。背鳍基部与腹鳍均具横纹。臀鳍与腹鳍白色。尾鳍笛黄绿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息于温带和热带沿海近岸及浅海海湾底层或珊瑚礁中年产卵持续地间长,春末至促夏为产卵盛期。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东海和南海。

化学成分每100g肉中含水分75g,蛋白质16.0g。

性味味咸;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扁桃体炎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吹喉。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有清热消炎之功能。主治扁桃腺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乌梅

    《中国药典》:乌梅药材名称乌梅拼音Wū Méi英文名FRUCTUS MUME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 (Sieh.)Sieb .et Zuc

  • 东北雷公藤

    药材名称东北雷公藤拼音Dōnɡ Běi Léi Gōnɡ Té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东北雷公藤的根或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pterygium regelii Spragus et T

  • 鸭脚蓼

    药材名称鸭脚蓼拼音Yā Jiǎo Liǎo别名鸭爪风、水桐油、水木瓜、鹅掌风、蜀葵蓼、掌叶蓼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鸭脚蓼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pseudopelmatum

  • 黄麻

    药材名称黄麻拼音Huánɡ Má别名苦麻叶、络麻来源椴树科黄麻属植物黄麻Corchorus Capsularis L.,以叶、根及种子入药。夏秋采收,分别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

  • 薜荔根

    《中药大辞典》:薜荔根药材名称薜荔根拼音Bì Lì Gēn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桑科植物薜荔的根。随时可采。晒干备用。性味苦,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治头痛眩晕,关节风湿

  • 雨韭

    《中药大辞典》:雨韭药材名称雨韭拼音Yǔ Jiǔ别名浮蔷(《救荒野谱》),青茨菇花(汪连仕《采药书》),蓝鸟花(《植物名汇》)。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雨久花科植物雨久花的全草。原形态雨久花(《花镜》)

  • 牛角三七

    药材名称牛角三七拼音Niú Jiǎo Sān Qī别名夏兰、羊角七、鹿角七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多花兰的假鳞茎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ymbidium ensifolium (L.)Sw.

  • 胡豆草

    《中药大辞典》:胡豆草药材名称胡豆草拼音Hú Dòu Cǎo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无柄黄芩的全草。原形态直立草本。茎四方形,紫色,高25~35厘米。叶对生;三角状卵形,

  • 豆角柴

    《中药大辞典》:豆角柴药材名称豆角柴拼音Dòu Jiǎo Chái出处《贵州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西南杭子梢的根。夏、秋采收。原形态灌木,高1~3米。小枝有棱,被贴生绢毛。3出复叶;

  • 大鱼鳔花

    药材名称大鱼鳔花拼音Dà Yú Biào Huā出处《峨嵋药植》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粉叶玉簪的根或花。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3~1.7米。根茎粗壮.叶根出,丛生;有长柄;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