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经穴名。代号GB37。出《灵枢·经脉》。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之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处。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静脉分支。主治小腿痠痛,下肢痿痹,偏头痛,目痛,夜盲,近视,癫痫,
见《福建中草药》。为蔊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夏天无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学入门》。即瞳神散大。详该条。
即胃。《难经·三十五难》:“小肠谓赤肠,大肠谓白肠,胆者谓青肠,胃者谓黄肠,膀胱者谓黑肠。”是以五脏所属的五色,分配五腑而得名。
见《湖南药物志》。为虎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三方。炒苏子、炒苦葶苈各等分。为细末,蒸枣肉为丸,麻子大,每服五至七丸,淡姜汤送下。治小儿停饮,喘急不得卧。
出《伤寒论》。为淡豆豉之别名,详该条。
见退思庐医书四种合刻本条。
出《质问本草》。为大蓟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