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疫疔

疫疔

病名。又名鱼脐丁鱼脐疮脉骨疔。《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疮头黑深,破之黄水出,四畔浮浆起,狭长似鱼脐,故谓之鱼脐丁疮。”《疡医准绳》卷二:“若因开割瘴疫牛马猪羊之毒,或食其肉,致发疔毒,或在手足,或在头面,或在胸腹,或在胁肋,或在背脊……或起紫泡,或起堆核肿痛创人,发热烦闷,头疼身疼骨节烦疼。”与今之皮肤炭疽证同,故今人称为疫疔。系因感染疫死畜毒所致。好发于头面、颈项及手臂等暴露部位。初起证见皮肤出小疹,形如蚊迹蚤斑,迅即发为水泡,继则出血坏死,干燥结黑痂呈凹陷,形如脐状,周围肿胀蔓延,身发寒热。可用丝瓜叶、连须葱茎叶捣烂,以酒和服。余治同疔疮。同时应隔离患者,深埋死畜。加强屠宰管理,做好预防工作。

猜你喜欢

  • 分法

    推拿手法名。①见《保生秘要》:“……后二指由胸至胁分之。”用两手拇指或手掌,由一处向两边分开推动。参见分推法。②即分筋手法,见分筋手法条。

  • 皂荚刺

    见《太平圣惠方》。即皂角刺,详该条。

  • 真息

    气功术语。有二说:①在深度入静中自然出现的柔匀深长缓慢的呼吸状态。《庄子·大宗师》说:“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呼吸,就是这种状态。②指气功状态中所出现的特殊呼吸状态。

  • 脉阴阳俱浮

    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寸脉属阳,尺脉属阴,两部之脉俱浮。可见于风温病外热已盛,而误用辛温发汗,津液受伤,致使热邪内外充斥,故脉见浮洪。

  • 指压麻醉

    用手指按压穴位来达到镇痛、镇静作用,以便进行手术的方法。又称点穴麻醉。常用于拔牙、甲状腺切除、骨折复位、关节脱位复位等手术中。

  • 火丹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即丹毒,见该条。

  • 经效产宝

    产科著作。又名《产宝》。3卷。唐·昝殷撰于852年。原书共52篇,371方。今存本共41篇,374方。卷上论妊娠期杂病及难产诸疾;卷中、下均论产后诸疾。书中论述病候不多,主要介绍具体病证治疗。所列方药

  • 动静结合

    气功术语。一般认为,在气功和武术中,静功和动功互相配合,效果显著。

  • 心下痞

    证名。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胃脘满闷,按之柔软不痛者。多因伤寒表邪未解,误用下法,或内伤元气不足,痰湿、郁热蕴结所致。《注解伤寒论》卷四:“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而反下之,表中之阴入里,结

  • 脾虚寒

    证候名。脾虚兼寒,运化功能低下。症见形寒肢冷,腹中冷痛,得温则舒,口泛清涎,大便溏泄,或浮肿,或妇女崩漏,白带清稀。《景岳全书·传忠录》:“腹满时减者,以腹中本无实邪,所以有时或减,既减而腹满如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