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天葵子之别名,详该条。
研制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川芎碱,冰片。滴丸剂,每服四至六小粒,急性发作时十至十五粒,吞服或含服。功能活血止痛。治冠心病,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等。
外生殖器。《素问·至真要大论》:“阴中迺疡,隐曲不利,互引阴股。”
指申时。《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下晡甚。”参见十二时条。
病名。出《枕藏外科钞》。即涌泉疽,见该条。
经穴名。代号DU22。出《灵枢·热病》。属督脉。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2寸。布有额神经分支;颞浅动、静脉与额动、静脉的吻合网。主治头痛,眩晕,鼻塞,鼻出血,小儿惊风等。沿皮刺0.5~0.8寸。艾条灸5
针刺手法。出明·徐凤《金针赋》。又名赤凤摇头。其法进针后,先插针左转,再提针右转,并左右摇动如手摇铃状,如此反复操作六次或六的倍数。有行血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血瘀等症。
【介绍】:清代医家。履贯未详。字若瑛。辑有《方便书》10卷,未见流传。
出《灵枢·五味论》:“咸入于胃,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脉,则血气走之,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中汁注之,注之则胃中竭,竭则咽路焦,故舌本干而善渴。”系指由咽至胃之通道,即食管。
手和足的合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实四支(肢),浊阴归六府(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