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石香薷

石香薷

出《四声本草》。又名华荠苧痱子草。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的全草。分布华东、中南及贵州等地。辛,微温。祛暑,解表,行气化湿,①治夏月感冒中暑呕吐泄泻,胃痛,小儿夏季热初期。煎服:9~15克。②治跌打瘀痛,疖肿,蛇、虫咬伤,捣敷;湿疹痱子,煎水洗。本品含挥发油,内含香荆芥酚、香荆芥酚乙酸酯、百里香酚、对聚伞花素、龙脑等。挥发油有利尿作用,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脑膜炎球菌以及炭疽、白喉、变形、绿脓、大肠伤寒痢疾等杆菌均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对流感病毒也能抑制。龙脑有发汗、兴奋、镇痉作用;香荆芥酚有抗菌、抗真菌、解除胃肠痉挛,增强胰蛋白酶活性,但浓度高因有刺激性,可引起呕吐。

猜你喜欢

  • 医灯集焰

    书名。2卷。清·严燮撰于1864年。本书集诸医家之言,取“照医之灯”、“光明显耀”之意而题名。卷上医论、阴阳、五行、治法、望闻问诊;卷下察舌辨症、脉诀。大多用韵文、歌诀记述,并加注释。内容较简略。

  • 临产六字真言

    出亟斋居士《达生篇》。即“睡,忍痛,慢临盆”。古人以此六字概述临产时应注意事项。

  • 下气海

    经穴别名。出《灵枢·九针十二原》。即气海,又名丹田。详气海、丹田条。

  • 妙香丸

    《苏沈良方》卷十方。朱砂一两,牛黄、冰片、麝香各一分,金箔十四片,粉霜、铅粉各一钱,蜡二两,巴豆一百二十个。为细末,制丸,弹子大,每服三至十丸,夜半后入冰片,米汤送下。治小儿正虚夹积,潮热寒热,脘腹胀

  • 阳疽

    病名。《疡科选粹》卷一:“发于足趺名曰阳疽。”指生于足背之痈疽。证治见脚发条。

  • 岗油麻

    出《生草药性备要》。为山芝麻之别名,详该条。

  • 火针疗法

    又称燔针焠刺疗法。用火针烧灼后刺激机体穴位的治疗方法。《灵枢·经筋》所述以“燔针劫刺”治疗经筋痹症即指本法。《针灸聚英》指出,针具“烧令通红,用方有功”,且“必先安慰病人,令勿惊心”。刺时要“切忌太深

  • 蛇不钻

    见《草药手册》。为廊茵之别名,详该条。

  • 蛜螂丸

    《卫生宝鉴》卷九方。蛜(即全蝎,头尾全者)一只,乳香、没药各七钱五分,白附子、阿魏、桂心、白芷、当归、漏芦、芍药、威灵仙、地骨皮、牛膝、羌活、安息香、桃仁(同安息香研)各一两。蛜螂、桃仁、白附子、阿魏

  • 五迟

    病证名。小儿发育迟缓的各种症候的总称。《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小儿五迟之证,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致儿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坐不能稳,要皆肾气不足之故。”分立迟、行迟、发迟、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