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碱蓬

碱蓬

《中药大辞典》:碱蓬

药材名称碱蓬

拼音Jiǎn Pénɡ

别名盐蓬(《救荒本草》)

出处救荒本草

来源为藜科植物灰绿碱蓬全草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茎直立,有条纹,上部多分枝;枝细长,斜伸或开展。叶无柄,线形,长1.5~5厘米,宽1.5毫米,先端尖锐,灰绿色,排列稠密,光滑或微被白粉;茎上部的叶渐变短。花两性,单生或通常2~5朵,有短柄,排列成聚伞花序;小苞片短于花被:花被5片,长圆形,先端钝圆,肥厚,背部有隆脊;雄蕊5,花丝很短;雌花的花柱伸出较长,雌花所生的果实完全包于多汁有隆脊的花被内,两性花所生的果实呈球形,顶端露出。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海滩、河谷、路旁、田间等处盐碱土壤上。分布东北、西北、华北和江苏、山东、河南等地。

性味救荒本草》:"叶:味微咸,性微寒。"

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清热,消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碱蓬

药材名称碱蓬

拼音Jiǎn Pénɡ

别名盐蓬、碱蒿子、盐蒿子、老虎尾、和尚头、猪尾巴、盐蒿

出处出自《救荒本草》;1.《救荒本草》:碱蓬生水傍下湿地。茎似落LI,亦有线楞,叶似蓬而肥壮,比蓬叶亦稀疏,茎叶间结青子极细小。

2.《药性考》:盐蓬、碱蓬二种,皆产北直咸地,土人割之,烧灰淋汤,煎熬得盐。其叶似蒿圆长,至秋时茎叶俱红。烧灰煎盐,胜海水煮者。

来源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灰绿碱蓬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uaeda glaucu(Bunge) Bunge[Schoberia glauca Bung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收割地上部分,晒干,除去泥沙、杂质备用,亦可鲜用。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150cm。茎直立,有条棱,上部多分枝,核细长,斜伸或开展。叶王生;尤柄;叶片线形,半圆柱状,肉质,长1.5-5cm,宽约1.5mm,先端尖锐,灰绿色,光滑或微被白粉。花两性或兼有雌性,单生或2-5朵,集生于叶腋的短柄上,排列成聚伞花序;两性花花被环状;雌花的花被近球形;花破裂片果时增厚,小苞片短子花被;使花被略呈五角星状,干后变黑色;雄蕊5,花丝很短;雌花的花柱伸出较长,柱头2。胞果扁球形,包于多对有降脊的花被内,先端露出。种子双凸镜形,黑色,表面有颗粒状点纹。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滩、河谷、路旁、田间等处盐碱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和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灰黄色。叶多破碎,完整者为丝状条形,无毛。花多着生于叶基部。果实包在宿存的花被内,果皮膜质。种子黑色,直径约2mm。表面具清晰的颗粒状点纹,稍有光泽。

显微鉴别 扫描电镜下观察,种子扁圆形,一边有微突出的胚。表面有颗粒状小点,放大后小点为多边形、排列紧密的细胞,细胞间隔清晰,中间略鼓。

性味微咸;性凉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消积。主食积停滞;发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场,6~9g,鲜品15~30g。

各家论述《纲目拾遗》:清热,消积。瘰疠、腹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咸酸蔃

    《中药大辞典》:咸酸蔃药材名称咸酸蔃拼音Xián Suān Qiánɡ别名丧间(《生草药性备要》),入地龙、酸味蔃(《岭南采药录》)。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白花酸藤

  • 胃寒草

    药材名称胃寒草拼音Wèi Hán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冷哎尔前胡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ucedanum morisonii Bess [P.songoricum auct. Non

  • 野芝麻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芝麻根药材名称野芝麻根别名野芝麻、野芝麻棵、小芝麻、小黑药来源梧桐科野芝麻根Helicteres glabriuscula Wall.,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

  • 三白草

    《中国药典》:三白草药材名称三白草拼音Sān Bái Cǎo来源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 (Lour.)Baill.的干燥根茎或全草。根茎秋季采挖;全草全年均可采挖

  • 地梗鼠尾

    药材名称地梗鼠尾拼音Dì Gěnɡ Shǔ Wěi别名白补药、田芹菜来源唇形科地梗鼠尾Salvia scapiformis Hanc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

  • 叶上珠

    《中药大辞典》:叶上珠药材名称叶上珠拼音Yè Shànɡ Zhū别名阴证药、大部参(《植物名实图考》),叶上花(《峨嵋药植》),叶上果(《中国药植图鉴》)。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 麦门冬

    《中药大辞典》:麦门冬药材名称麦门冬拼音Mài Mén Dōnɡ别名麦冬(《药品化义》)出处《本经》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的块根。商品大多为栽培品。浙江于栽培后第三年立夏时采挖,称

  • 虱子草

    药材名称虱子草拼音Shī Zi Cǎo别名山麻黄、蛇咬药、千垂鸟、蛇皮草、臭虫草、膈蚤七、麝香草来源芸香科虱子草Psilopeganum sinense Hemsl.,以全草、根入药。生境分部湖北、四

  • 芸薹子油

    药材名称芸薹子油拼音Yún Tái Zǐ Yóu别名菜子油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芸薹BrassicacampestrisL.种子榨取的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ssica campestri

  • 薄雪草

    药材名称薄雪草拼音Báo Xuě Cǎo别名小毛香、火绒草、小白头翁、小毛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薄雪火绒草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ontopodium japonicum Miq.采收和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