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秋海棠

秋海棠

《全国中草药汇编》:秋海棠

药材名称秋海棠

拼音Qiū Hǎi Tánɡ

别名岩丸子

来源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秋海棠Begonia evansiana Andr.,以块茎入药。夏秋采块茎;初冬采果,晒干或鲜用。

性味酸、涩,凉。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散瘀,调经。用于吐血,衄血,咳血,崩漏,白带,月经不调,痢疾;外用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1~3钱。外用适量,研粉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秋海棠

药材名称秋海棠

拼音Qiū Hǎi Tánɡ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秋海棠科植物秋海棠花朵

原形态秋海棠,又名:八月春、断肠花(《群芳谱》),相思草(《漳州府志》),断肠草(《大观录》)。

多年生草本,地下具块茎。茎直立,光滑,高约60厘米。叶斜卵形,先端尖,边缘有细锯齿,基部斜心脏形,上面具细刺毛,下面和叶柄带紫红色,叶腋间生有小珠芽,落地生新苗。花粉红色,雌雄同株;雄花花被4,外2片形圆而大,雄蕊多数,花丝成一总柄,药黄色;雌花花被5或较少,在内者较小,子房下位,花柱3歧,柱头扭曲状。蒴果具不等大3翅,胞背裂开。花期8~9月。

生境分部多栽培于庭园。全国各地有分布。

化学成分全草含草酸。

性味《药性考》:"味酸,性寒,无毒。"

功能主治《百草镜》:"擦癣杀虫。"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海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木药材名称海木拼音Hǎi Mù别名鸡皮[傣语]来源楝科鹧鸪菜Heynea trijuga Roxb.,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西、贵州、云南。性味苦,凉。有小毒。功能主治清

  • 赶风柴

    《中药大辞典》:赶风柴药材名称赶风柴拼音Gǎn Fēnɡ Chái别名节节红(《南宁市药物志》),饭汤叶、亚寨凡、大班鸠米(《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裸花紫珠的

  • 马尿花

    药材名称马尿花拼音Mǎ Niào Huā别名水旋复(《滇南本草》),油灼灼、苤菜(《野菜赞》),白苹(《滇南本草》整理本)。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水鳖科植物水鳖的全株。原形态水鳖(《纲目

  • 臭茉莉

    《全国中草药汇编》:臭茉莉药材名称臭茉莉拼音Chòu Mò Lì别名臭屎茉莉、山茉莉、大髻婆、过墙风、臭朱桐、臭牡丹[广西]来源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臭茉莉Clerodend

  • 宽叶荨麻

    药材名称宽叶荨麻别名螫麻、哈拉海来源荨麻科荨麻属植物宽叶荨麻Urtica laetevirens Maxim.,以全草、根和种子入药。夏季茎叶茂盛时割取地上全草,去杂质,切段,鲜用或晒干。根和种子在秋

  • 石上开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上开花药材名称石上开花拼音Shí Shànɡ Kāi Huā别名岩莲花来源景天科石上开花Sedum tetractinum Froderstr.,以全草入药。

  • 土牡蛎

    《中药大辞典》:土牡蛎药材名称土牡蛎拼音Tǔ Mǔ Lì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蚌科动物川南珠蚌的沉积贝壳。冬季水枯时,在河滩沙坝上收集,洗净泥沙,晒干。原形态贝壳2片,同形,呈长椭圆形,长

  • 腹水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腹水草药材名称腹水草拼音Fù Shuí Cǎo别名两头爬、两头粘、两头镇、仙桥草、钓鱼竿、钓竿藤、爬岩红、两头生根来源玄参科腹水草属植物腹水草Veronicas

  • 红色新月蕨

    药材名称红色新月蕨拼音Hónɡ Sè Xīn Yuè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金星蕨科植物红色新月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onephrium lakhimpurense(Ros.)Holtt.

  • 鹿皮

    《中药大辞典》:鹿皮药材名称鹿皮拼音Lù Pí出处《纲目》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皮。炮制用温水浸泡,去净毛、垢,切成小块,风干。性味《四川中药志》:"性温,味咸,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