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细脉

猜你喜欢

  • 疫喉衄

    病名。患疫喉邪火炽盛,上冲肺经,迫血妄行为鼻衄。此为邪气外达,一般可望痧透神清,喉烂渐减。若衄甚不止者,治宜清火、凉血、止血。可选用犀角地黄汤合十灰散等加减。并予局部止血。

  • 诸腑心痛

    证名。指外邪侵犯诸腑所致的心痛。《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诸腑心痛,难以俛仰,小腹上冲,卒不知人,呕吐,泄泻。……诸腑涉邪所致,病属外所因。”参见心痛条。

  • 伤寒析疑

    见医述条。

  • 肛漏

    病名。又名肛瘘、漏疮。多因肛门周围痈疽溃破久不愈而成;或由肛管直肠内壁的感染发展而来。症见肛周有疮口并与管道相通,常流脓水,疼痛或瘙痒,缠绵不愈。若患处肿硬痛,疮口凸起,脓液稠厚,病体尚壮者,属实症;

  • 清上明目丸

    《增补万病回春》卷五方。当归尾、川芎各六钱,生地黄、黄连、黄芩、大黄、黄柏(酒炒)、连翘、桔梗、薄荷、防风、荆芥、羌活、独活、白芷、菊花、草决明、木贼、甘草各五钱。为细末,炼蜜为丸,绿豆大,每服三十至

  • 滞气

    指颜面气色晦暗,滞着垢腻。为湿气痰浊蒙罩之象。可见于暑湿、湿温、痰饮等病。

  • 邵澍

    【生卒】:?~1827【介绍】:清医家。字子雨,又字作霖。浙江平湖人。有才略,长于诗,兼精医术,求治者甚众。晚年遴选生平经验之方,集为一编,凡药名、性味、分量等,一一疏证,详述制方之法,使不能医者亦能

  • 穿踝疽

    病名。即发于踝关节的附骨疽。《外科正宗》卷四:“穿踝疽,乃足三阴湿热下流停滞而成。初起内踝肿痛,痛彻骨底,举动艰辛,甚则窜及外踝通肿。有头者属阳,易破;无头者属阴,难溃。此二者初起寒热交作,宜服荆防败

  • 历疮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蠹疽之多发、大小不一者。证治见蠹疽条。

  • 足三里

    经穴名。代号ST36。《灵枢·本输》原名三里、下陵。《圣济总录》名足三里。别名鬼邪、下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合(土)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直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