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治猪黄口嚼沫从口角出,九日可治,十日疾势已过,宜急灸两牙关二十七壮,次灸承浆二七壮。”参见黄疸有关条。
指捏持针柄作小幅度快速振摇的一种方法。有促使得气及增强针感的作用。《神应经》:“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针,如手颤之状,谓之催气。”
见《坤元是保》。即妊娠脉。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四川成都人,他所居住的庭院,尽皆种植草药,善于应用草药治病。
亦称达邪透表。即透达表邪的治法。外感表证,须透邪外出,故称。
《串雅内编》卷三方。又名遇仙丹。白牵牛子(半生,半炒,研取头末)四两五钱,槟榔一两,茵陈、莪术(醋煮),三棱(醋炙)、皂角(炙,去皮)各五钱。为细末,醋糊为丸,绿豆大,成人每服三钱,黎明冷茶水送下,后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绛梨木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芜菁之别名,详该条。
见《世医得效方》卷五。即纯阳真人养脏汤,见该条。
见《灵枢·骨度》。手指指骨之间或指骨与掌骨相连接处。即指关节与掌指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