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亦称十指麻木。指手指不觉痛痒,麻木不适。多因风湿入络,或气虚兼有湿痰,瘀血阻滞所致。常为中风先兆。《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中风者俱有先兆之证。凡人如觉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
《证治准绳·幼科》集五方。白芷、白附子、白僵蚕、鹰矢白、密陀僧各等分。为细末,水调搽患处。治痘疮落痂,面痣雀瘢。
【介绍】:战国时名医。据《列子·力命》载,俞氏曾为季梁治病。
证名。见《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作“圊脓血”。指大便下脓血。详便脓血、脓血痢条。
出《本草经集注》。为紫苏子之简称,详该条。
见《河南中药手册》。为露蜂房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外感热病过程中出现的气喘。《圣济总录》卷二十四:“论曰,伤寒喘其证不一。有邪气在表,表未解,无汗而喘者;有邪气在里,汗出,不恶寒,腹满而喘者;有潮热者;有心下有水而喘者。古人治之,亦各求其本。
舌中见白苔,边见微黄苔的舌象。为湿热蕴结大肠之候,可兼见腹痛、泄泻或下痢,治宜清热燥湿(见《伤寒舌鉴》)。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聚散障、夜星聚散、星月聚散、浮萍障、时发时散翳。多由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或阴虚兼湿热所致。症见黑睛生翳,“或圆或缺,或厚或薄,如云似月,或数点如星,痛则见之,不痛则隐
方书名。1卷。清·毛世洪辑。刊于1791年。本书集录作者试用有效单方,分为头面、眼目、耳鼻、喉口、胸腹、四肢、下部、二便、妇女、小儿、疮毒、癣疥、伤科以及中毒、奇病等19类。每类除选录方药外,并多附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