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肠痈

肠痈

病名。出《素问·厥论》。即肠内生痈并腹部疼痛的病症。多因饮食失节,暴怒忧思,跌扑奔走而致胃肠运化失职,湿热内壅所致。《金匮要略》:“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初起小腹疼痛,脉芤数者,用大黄汤(大黄、朴硝丹皮白芥子桃仁)下之;肠痈溃后,腹痛,小便似淋,宜托而补之,用七贤散(茯苓山药、牡丹皮、山茱萸熟地黄人参黄芪)。因其发生部位不一,有大肠痈小肠痈直肠痈的不同。包括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等病。证治参见各条。

猜你喜欢

  • 奇方纂要

    见医学切要全集条。

  • 躬尾势

    即工尾势。详该条。

  • 尿白碱

    见《四川中药志》。为人中白之别名,详该条。

  • 积滞

    病证各。指宿食不消,停积而滞的疾患。明·丁风《医方集宜》:“积滞之病,面色萎黄,腹胀浮肿,多睡食少,大便滞涩,小水如油,或吐泻酸臭,皆积之证也。”多由乳食哺养不节,过食生冷、甘肥、坚燥之物,脾胃不能消

  • 气宜

    宜,适宜。指根据与五脏相通应的六气的病机特点而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素问·至真要大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 得神

    即有神气。神是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是五脏精气的体现。审察神的得失是判断正气的盛衰、疾病的轻重和预后吉凶的重要内容。例如目光精采,神思不乱,言语清晰,面色润泽,气息平顺,肌肉不削,二便调畅,谓之得神。表

  • 地芙蓉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地不容之别名,详该条。

  • 屠燮臣

    【介绍】:见屠道和条。

  • 李当之本草经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卷,三国时李当之撰,已佚。

  • 守一

    养生术语。指集中意念于任何一种事物。一般集中于下丹田、中丹田或上丹田中(参见丹田条)。集中则有益于健康。《抱朴子内篇·地真》:“子欲长生,守一当明;思一至饥,一与之粮;思一至渴,一与之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