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肾虚腰痛

肾虚腰痛

证名。腰痛之一。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丸。又称肾经腰痛。因房室不节、劳倦过度损伤肾脏精气所致。《金匮翼·腰痛》:“肾虚腰痛者,精气不足,足少阴气衰也。……其症形羸气少,行立不支,而卧息少可。无甚大痛,而悠悠戚戚,屡发不已。”又有阳虚阴虚之不同。肾阳虚者,症见腰间冷痛,手足不温,面色苍白,便溏溺清,舌淡,脉沉细或虚软无力。治宜温阳补肾。可用八味丸二至丸右归丸补髓丹等方。肾阴虚者,症见腰痛绵绵,面色黧黑头晕耳鸣咽干口燥。阴虚而火旺者,更见面红升火,内热心烦小便黄赤舌质红,脉细数或洪而无力。治宜滋阴补肾。可用左归丸当归地黄饮大补阴丸等方。本证可见于慢性肾炎、肾下垂、腰肌劳损、脊椎结核等病。

猜你喜欢

  • 贲门

    出《难经·四十四难》。七冲门之一。指胃上口。其上与食道相接。贲通奔,投向、奔凑之意。食物从此处奔入于胃,故称。

  • 方仁渊

    【生卒】:1844~1926【介绍】:清末至民国初期医学家。字耕霞。江苏江阴人。对临证各科均有心得,著有医案、医话,并辑录《王旭高医案》四卷行世,包括内、外、妇、幼各科,有一定的见解和发挥。另撰《新编

  • 诸腑心痛

    证名。指外邪侵犯诸腑所致的心痛。《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诸腑心痛,难以俛仰,小腹上冲,卒不知人,呕吐,泄泻。……诸腑涉邪所致,病属外所因。”参见心痛条。

  • 身重喑哑

    出《儒门事亲》卷五。即子喑。详该条。

  • 白蒂梅

    出《本草品汇精要》。为杨梅之别名,详该条。

  • 治喉四要法

    见《喉痧至论》。书中总结既往方书治疗烂喉丹痧的经验为四要法。包括:所刺以泄毒;漱喉以去痰;刮后颈以散毒;通大便以泄火。

  • 常在

    气功术语。脾神的代名词。《简易方》:“脾名常在。”

  • 赤膜下垂

    眼科病证。出《银海精微》。又名垂帘翳、垂帘膜、赤脉下垂。多由肺肝风热,脉络壅滞或椒疮失治所致。初起,黑睛上缘轮白之际有细小血丝,似帘垂向黑睛,血丝渐次向下延伸,变宽增厚,掩盖瞳神。赤丝尽头常有细小星翳

  • 砂疥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六。由于血热凝滞所致。皮损形如细砂,焮赤疼痛,抓后有少量滋水。治宜内服当归饮子。类似痒疹。

  • 虚弱血崩

    病证名。指因气血虚弱,冲任失固,导致血崩。治法:崩中不止,所下血块色紫者,用《妇人良方大全》小蓟汤;崩血无度虚损羸瘦者,宜《千金要方》鹿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