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①出《中藏经》卷三。五丁之一。根在肾、发于耳前、状如瘢痕,色黑坚硬,使人牙关紧闭,腰痛脚膝不仁,用紫花草敷疮上,余同疔疮。②出《证治准绳》卷二,耳疔之又名。③出《外科启玄》卷三。肾疔之又名。④出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即代指。见该条。
泛指人体经脉。《灵枢·经脉》:“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谓幼时所患目珠偏斜,视亦不正,至长不能愈者。患非一端,有因脆嫩之时,目病风热,攻损脑筋急缩者;有因惊风天吊带转筋络,失于散治风热,遂致凝滞经络而定者;有因小儿眠之牖下亮处
又名走方医。指旧社会游走于民间的一种医生。一般能使用一种或几种方法(草药、针灸、推拿及其他简易治疗方法等)为人治病。由于多以串铃招呼病家,故名。
通常指尿道口和肛门等。
见《新疆中草药手册》。为胡芦巴之别名。详该条。
血脉虚细。《灵枢·本藏》:“皮薄而脉冲小者,小肠小而短。”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紫金牛之别名,详该条。
金代医官职称。系仅次于提点、太医院使的官职,官阶从六品。参见太医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