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清·赵楷《百草镜》。为白接骨之别名,详该条。
见《河南中药手册》。为百部之别名,详该条。
熄风法之一。治疗实热证热极生风的方法。热性病表现高热、手足抽搐、两目上翻、项强,甚则角弓反张、神志昏迷,舌红苔黄、脉弦数,可用钩藤、地龙、全蝎、蜈蚣、生石决明、石膏、黄连、大青叶等药。
见《广州植物志》。为伤寒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保婴撮要》卷十三。即腹皮痈。见该条。
【介绍】:唐代道家、医生。撰有《延寿赤书》1卷。
十二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足少阳之本,在窍阴之间;标在窗笼之前。窗笼者,耳也。”窍阴之间,约当于窍阴、侠溪之处;窗笼之前,约当听宫、听会之间。
推拿手法名。见《诸病源候论·风头眩候》用手掌轻压在治疗部位上作短促的揉搓。《备急千金要方·居处法》:“小有不好,即按摩挼捺,令百节通利,泄其邪气。”
《备急千金要方》卷四方。泽兰、甘草、当归、川芎各四十铢,附子、干姜、白术、白芷、桂心、细辛各一两,防风、人参、牛膝各三十铢,柏子仁、干地黄、石斛各三十铢,厚朴、藁本、芜荑各半两,麦门冬二两。为末,炼蜜
病名。古亦作写。①泄泻的简称。亦有仅指水泻者。《奇效良方·泄泻门》:“泻者,一时去水如注泄。”详泄泻条。②指呕吐。魏·张揖《广雅·释宫》:“吐,泻也。”《礼记·曲礼》孔疏:“写谓倒转之也。”详呕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