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腮。《灵枢·杂病》:“顑痛,刺手阳明与顑之盛脉出血。”
即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见该条。
骨名。即趾骨。左右共28块,较之指骨粗短。
书名。明·张介宾撰。4卷。刊于1624年。本书为作者所编撰《类经》的补充。卷1医易,即以《周易》理论和医理相联系;卷2律原,根据古音律理论与医理相联系;卷3求正录,着重发挥了作者所倡导的养阴理论;卷4
俗称穴道。《内经》名腧(俞、输)、气穴。《针灸甲乙经》又名孔穴。即腧穴。俞有输注的含义,穴有空隙的意思。为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处所。它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可反应各脏腑生理或病理的变化,也可接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鸡蛋花之别名,详该条。
痰湿系秽浊之邪。故称。
天井、肩井两穴的合称。详见两间条。
证名。见《圣济总录·大小便门》。即大便秘结。详该条。
①饮食精华的浓浊部分。《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②寒邪。《灵枢·忧恚无言》:“两泻其血脉,浊气乃辟。”③污浊之气。如呼出之气,排出的矢气等。④与清阳相对而言的重浊物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