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脱疽

脱疽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又名脱痈脱骨疽脱骨疔敦痈甲疽蛀节疔蜣螂蛀。本病多发于足趾,溃久则趾自落、故名脱疽。多因过食厚味,以致郁火毒邪蕴于脏腑,加之肾阴亏损,不能制火而发;或因外感湿毒邪,营卫不调,气血凝滞而成。本病发病缓慢,初起患趾色白发凉,麻疼,日久患趾如煮熟红枣,痛如火烧,逐渐由红转暗变黑,足趾坏死脱落并向足背小腿蔓延。甚至出现五败症等。治宜滋肾养血健脾益气,活血解毒为主。可随证选服解毒济生汤阳和汤顾步汤四妙勇安汤人参养荣汤等。外治:早期不痛宜隔姜灸、痛宜大麦米煮饭、芙蓉叶各15克,捣贴以止痛,或附子干姜吴萸等捣敷脚心;若腐烂黑焰、痛不可忍者,宜用大甘草研极细末,香油调厚敷,一日一换,勿间断;腐去后再以生肌玉红膏生肌散敷之;若黑坏死,则应手术切除之。本病相当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变。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现多分为寒凝络痹、气血郁滞、阴虚热毒、气血双虚四种类型。在治疗上,按照分型多用既定方剂为基础、又根据病情辨证施治,予以加减,疗效有所提高。

猜你喜欢

  • 医事启源

    医史著作。1卷。日本·今村亮撰于1862年。主要介绍各种医学发明的起源历史。当时正是西洋医学传入日本的盛行时代,作者为了尊崇和提倡汉医而编写此书。书中特别提出西医的某些先进方法是导源于中国古代医学,其

  • 金丝荷叶

    ①见《现代实用中药》。为虎耳草之别名。②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锡生藤之别名。各详该条。

  • 饿马摇铃

    针刺手法。指捻转时以大指向前为主,如饿马无力之状,故名。《针灸大成》:“其补者有饿马摇铃:用右手大指、食指捻针头,如饿马无力之状,缓缓前进则长,后退则短。”

  • 伤寒家秘的本

    见伤寒六书条。

  • 桃核仁

    出《神农本草经》。即桃仁,详该条。

  • 鹄壳

    见《本草纲目》。为橙子之别名,详该条。

  • 药煮吸筒拔法

    出明·赵宜真《秘传外科方》。即竹筒吸法。见该条。

  • 痼病

    即痼疾、瘤病。《灵枢·九针论》:“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必筩其身而锋其末,令可以泻热出血,而痼病竭。”参见痼疾、瘤病条。

  • 文身

    见《谷梁传》哀公十三年:“吴、狄夷之国,祝发文身。”是在身体上刺字、刺花的古代习俗。

  • 湿阴疮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由肾虚,风湿相搏所致。其症阴囊瘙痒、湿烂、浸淫成疮。治宜益肾祛风解毒。内服全虫散。外用益志壳(即益智仁壳)适量煎汤熏洗。相当于阴囊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