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脾胀

脾胀

病名。胀病之一。《灵枢·胀论》:“脾者,善哕,四肢烦悗,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医醇賸义·胀》:“脾为湿土而主四肢,寒气乘之,则土德衰而真阳不运,故善哕而肢体疲重,夜卧不安也。当抉土渗湿,兼解寒邪姜术二仁汤主之。”脾胀又名水胀。《金匮翼·胀满诸论》:“脾胀,湿气归脾,壅塞不行,其脉濡,其体重,其便不利,大便溏而不畅,……脾土受湿,不能制水,水渍于肠胃而溢于皮肤、漉漉有声,怔忡喘息,即为水胀是也。”治宜小温中丸胃苓汤禹余粮丸等方。参见条。

猜你喜欢

  • 韩终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有《韩终采药诗》,唐慎微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曾予引用。

  • 黄武

    【介绍】:明代医家。字惟周。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精于诊治伤寒,根据南方人体质弱等情况,主张少用麻黄一类损耗之剂,而多用参、芪补益之剂,为当地名医。著有《脉诀》、《医学纲目》,已佚。

  • 齿断肿痛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多由阳明毒火炽盛,上冲齿龈所致。症见齿龈肿起,胀痛,时有脓液流出且臭,甚或齿牙动摇欲落。治宜泻火解毒、消肿。可选用清胃散、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参见牙宣条。

  • 广明

    出《素问·阴阳离合论》。指属阳的部位,以身之前后而言,则前为广明;以身之上下而言,则上半身为广明。

  • 米筛花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老鸦糊之别名,详该条。

  • 红丝瘤

    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二。即胎瘤。详该条。

  • 增损双解散

    《伤寒温疫条辨》卷四方。僵蚕(酒炒)、滑石各三钱,蝉蜕十二个,姜黄七分,防风、薄荷叶、荆芥穗、当归、白芍药、黄连、连翘、栀子、甘草各一钱,黄芩、桔梗、大黄(酒浸)、芒硝(冲服)各二钱,石膏六钱。水煎,

  • 马木通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关木通之别名,详该条。

  • 肾囊漏

    病名。《外科大成》卷二:“漏管入通于囊也。”即穿通阴囊的漏管。相当于附睾结核所致的窦道。

  • 牛胶蒸法

    促进疮口愈合的一种方法。出《外科大成》卷一。用于久顽不敛之疮口。取牛皮胶一块,水熬稀稠得宜,摊厚纸上,用时剪一块贴疮口。次用酽醋(指味厚者)煮软布二块,乘热罨胶纸上,稍温再换,使热气蒸透、疮痒脓出,再